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远去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两句,以清澈的麻川河水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环境中,仿佛随着水流进入了著名的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进一步描绘了江两岸山峦对立,春天鸟鸣声声交织的生动景象,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写照,也透露出诗人对此地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则转换了画面,从动态的自然景观转向静谧的人文生活。酒旗在微风中摇曳,柳枝随风轻摆,而远处的僧房则与浮动的云朵相呼应,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在这条熟悉的归乡之路上,诗人心中怀念着远方的朋友,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愿意迷失方向,这种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精湛的笔法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和乡愁,是一首集山水田园诗与怀旧寄情为一体的杰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我受羁栖惯,客情方细知。
好看前路事,不比在家时。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
旅中无废业,时作一篇诗。
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
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
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
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
脱衣将换酒,对酌话何之。
雨后秋萧索,天涯晚别离。
人生无此恨,鬓色不成丝。
未得重相见,看君马上诗。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