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谣(其一)椎髻舞

椎髻舞,击铜鼓,浅蛮生蛮皆安堵。

卖刀买锄犁,衔恩人鸟语。

犷俗驯,恶俗去,岂弟君子吾父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宜山谣(其一)椎髻舞》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宜山地区社会风俗的转变。通过“椎髻舞”、“击铜鼓”等细节,展现了当地民族的传统舞蹈和音乐活动,反映出族群间的文化交融与和谐共处。诗句中“浅蛮生蛮皆安堵”表达了在新秩序下,不同民族得以安居乐业的状态。

“卖刀买锄犁”,形象地展示了从战争到农耕的转变,象征着社会从冲突走向和平,人们从武器制造者转变为农业生产者,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而“衔恩人鸟语”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人们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对新秩序的感激之情。

后半部分“犷俗驯,恶俗去,岂弟君子吾父母”强调了社会风气的改善,从粗犷野蛮的习俗转变为文明有序的社会风尚,君子成为民众的榜样和父母般的存在,进一步凸显了社会进步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历史时期地方社会的变迁,也蕴含了作者对于社会和谐、文化融合及道德教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宜山谣(其二)除虎窟

除虎窟,虎皆散亡龙睡穴。

湖南海北广东西,千里如今无白骨。

无白骨,人何忧?每每旧屯田,年年稻花秋。

我所思兮,龙江水流。

形式: 古风

宜山谣(其三)枯桑

枯桑枯桑,徒为我薪。煮石弗糜,曷以食人?

廪发于官,我命乃续。谁其主之?伊人如玉。

伊人如玉,孚及豚鱼。诏我妇子,偿粟勿渝。

厥粟固偿,厥德靡忘。我怀伊人,于羹于墙。

形式: 四言诗

宜山谣(其四)霹雳斧

霹雳斧,行天诛,百灵奔走群丑除。

磔枭獍,醢䝟貐,招徕角端舞驺虞。

日月两山明,畏境成康衢。

形式: 古风

宜山谣(其五)坎井蛙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