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深静含秋一鉴宽,清甘聊酌齿牙寒。
灵岩自笑荒山骨,明月泉悭祇欲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深静含秋一鉴宽”,以“鉴”比喻清澈的泉水,仿佛一面宽广的镜子,映照着秋天的宁静与深邃,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接着,“清甘聊酌齿牙寒”一句,不仅描绘了泉水的清凉甘甜,更通过“聊酌”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自然之美的珍惜与享受,同时“齿牙寒”则暗示了泉水的清凉,给人以身心俱凉的舒适感受。
“灵岩自笑荒山骨”,这一句转而描写周围的环境,将“灵岩”与“荒山”对比,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情感,仿佛岩石也在嘲笑这荒凉之地的孤独与坚韧。最后,“明月泉悭祇欲乾”则以月亮的光辉反衬出泉水的珍贵与有限,似乎在说即使明月高悬,泉水也难以满足无尽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对比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聊向苍藤挂六镮,满前嘉致属幽闲。
双眸净洗看无厌,欲结遮头草一间。
宝云诛草广禅林,凿石穷源意亦深。
长叹甘泉不当路,汪汪空有济人心。
古洞深沉莫敢窥,森阴草木野云飞。
白龙何处淹头角,天下苍生望汝归。
笑日野花青嶂下,歌春幽鸟白云间。
宝陀大士全身露,懊恼游人空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