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若于君子能修敬,敬外无缘复有馀。
子路不思三致问,病犹尧舜果何如。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八十三)》。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孔子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若于君子能修敬,敬外无缘复有馀。”这里,“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修敬”则是指内心的尊重与谨慎。诗人提出,如果一个君子能够保持这种内在的敬畏,那么他在对待外界事物时,就不会过度地附加私情或有所剩余。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敬”这一重要品质,强调个人修养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作用。
“子路不思三致问,病犹尧舜果何如。”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以直言著称。这里,“三致问”指的是子路曾经询问孔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而“病犹尧舜”则是在说即便生了病,也还在思索尧、舜这两位圣明的帝王是如何统治天下的。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圣君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如何成为一个理想君主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引用儒家经典和历史人物,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理想政治的向往。张九成在这里不仅是对《论语》的再创作,更是在以诗歌形式传达儒家思想的精髓。
不详
丘何为佞乃栖栖,此语深怜及仲尼。
犹乃从容言疾固,胸中荡浩不容窥。
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四者相资体亦成,体成须要得兼明。
当知礼乐非文具,乃是其间造化名。
谦抑从来不务争,于人唯恐失其情。
若于礼义愆违处,安得区区学面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