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情知马上去无还,遥指干旌认汉关。
纵使生前胡地老,归魂犹得见南山。
这首诗《昭君词(其五)》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合,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首句“情知马上去无还”,以一种沉痛的语气表达了王昭君远嫁匈奴时内心的决绝与无奈。她明知此行可能永别故土,却依然毅然前行,体现了她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的高尚精神。
次句“遥指干旌认汉关”,则通过视觉上的细节,描绘了王昭君在远离家乡的路上,遥望故乡的方向,用干枯的旗帜辨认着通往汉朝边关的道路。这一画面既展现了她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暗示了她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后两句“纵使生前胡地老,归魂犹得见南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在胡地度过一生,年华老去,但她的魂魄仍能回到故乡,见到那熟悉的南山。这种超越生死的思念,不仅表现了王昭君对家乡的深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命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王昭君及其故事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不是君王爱不均,妍媸自古易迷真。
明光咫尺犹难辨,何况飘零万里人。
翠华相望不相闻,空却巫山一片云。
何事梦中还万里,竟令无路近明君。
谁将弦管奉君王,明月楼中夜未央。
出塞声高调不得,由来此曲断人肠。
凤钗鸾镜久生尘,三月胡天不识春。
寄语女郎须爱惜,从来脂粉误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