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一)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注释

边地别:指边地的气候与内地有区别。
漫漫:无穷无尽。
古镇:指居庸关。
青山:指居庸山。
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
策:安边之策。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登顿: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岭,行路艰难。
微禄:微薄的俸禄。
绝坂:极陡的山坡。
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服青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征途之艰辛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孤独守边的深沉感慨。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长期跋涉、路途艰险的情境,"匹马"指的是随身携带的替换坐骑,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与不易;"征途去转难"则直接表达了行军之道的曲折与困苦。

"不知边地别,秪讶客衣单。"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异乡风物的陌生和对家国的思念。在边疆这样的地点,甚至连季节的变化都难以辨识,而"客衣单"则寓意着旅途中的孤独与寒冷。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乾。"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整体的情感氛围。"溪冷泉声苦"中,"苦"字用得甚是传神,它不仅形容声音,更带有诗人内心的苦涩;"山空木叶乾"则以枯燥的山林和干焦的树叶,映照出一片萧瑟。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再次描绘,表达了边地之远、守望之难的深沉感受。"莫言关塞极"意味着即便到了最为边远的关隘,也不要说这是旅途的尽头;而"云雪尚漫漫"则是对前景的无限延伸,天气的恶劣与行军之路的无尽,无不增加了诗人心中的凄凉。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边塞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深远、孤寂且艰辛的情感,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开阔的边塞诗。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