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惜,以及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官府中享有充裕的时间,同时也关注着农事的循环,这里的“登”可能是指观察或管理田地之意,体现出一种闲适与对自然生活的关心。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相知"指的是志同道合之人,而"恨不早"表达了如果能早些相识该多好,"乘兴乃无恒"则是在谈到人生中的快乐时光往往难以持久。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居所,"穷巷"和"深斋"都形容了一个隐逸的环境,而"乔木"和"古藤"则增添了一份自然与历史的气息。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和边疆的寂寞,只有通过饮酒来寻找一时的忘我,"此外更何能"也隐含了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无奈。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本质的深刻体悟。
不详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