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古老的城镇青山口,傍晚寒风吹过夕阳低垂。
山岩峻峭连飞鸟都无法穿越,冰雪覆盖道路马行走都显得缓慢。
离开边塞恐怕没有良策,回家的希望全靠未来的约定。
东山满是松树和桂香,我打算回去在那里建造茅屋。

注释

古镇:古老的城镇。
青山口:青山环绕的地方。
寒风:寒冷的风。
落日:傍晚的太阳。
岩峦:险峻的山岩。
鸟不过:鸟儿无法飞越。
冰雪:积雪。
马堪迟:马行走艰难。
出塞:离开边塞。
无策:没有好办法。
还家:回家。
赖:依赖,指望。
东山:东方的山。
足:充足,丰富。
松桂:松树和桂树。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设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凛冽的寒风和日暮的寂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连鸟儿也不愿意飞过,这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也隐含着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冷清。"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不仅是自然界的静谧,就连动物和交通也都受到了寒冷的影响。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寂寥之中,而是在这之后写出了"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这里的“策”指的是军事上的计谋,而“期”则是归期,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将士们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也仍然抱有一丝希望,最终能够返回温暖的家园。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以"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意境。这里的“东山”指的是归隐之地,而“松桂”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归去结茅茨”则是说返回家乡后,将会用野草建造自己的小屋,表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之一,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中的第二首,在诗歌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河西送李十七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