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注释

司士:官名。
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张灯:摆设灯火。
清:指酒的清醇。
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堪:能。
求侣:呼唤同伴。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黄河曲:黄河湾。
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逢迎:迎接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思与超脱的情怀。开篇“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两句,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寂寞的夜晚场景。高馆中的灯火重燃,宴席上酒意渐浓,却也映照出了夜深人静的氛围。而夜半时分的钟声与残月下的雁叫,更添了一份离别前的无限哀愁。

接着,“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啼鸟虽小,却也能寻找伴侣,而自己却无法如愿获得那份温暖的春风来送别,这种比喻增添了一层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无奈。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两句,则转换了景象,将视野拉到了广阔的自然之中。黄河的曲折之处,沙洲成为了临时的岸边;而在白马津畔,那些向着城池方向生长的柳树,也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故事或情感。

最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超然的心态。尽管身在异乡,面临短暂的分别,也不必抱怨,因为知道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复杂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和超脱的心境。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河西送李十七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独孤判官部送兵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