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故国无心度海潮,老禅方丈倚中条。
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飞萤照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故国无心度海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淡漠,以及不再为世事所动。"老禅方丈倚中条"则是对禅师的一种描绘,禅师在静寂中修行,显得从容不迫。
夜晚,雨过天晴,环境异常宁静,只有一点飞萤在空中闪烁,它照亮了寂寥的夜色。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自足与超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高远情怀。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离乱身偶在,窜迹任浮沈。
虎暴荒居迥,萤孤黑夜深。
峰北幽亭愿證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雪鬓不禁镊,知非又此年。
退居还有旨,荣路免妨贤。
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自无佳节兴,依旧菊篱边。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