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重阳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重阳节还未到就已经去登山,寻找到菊花只能独自品饮。
在客舍中欢喜地遇到连续下雨的日子,仿佛家乡的声音隔着河流传来。
战乱频繁已经忘记了耕种与养蚕的计划,病后就不再谈论救济他人的事。
自我庆幸能适应时势放弃过往,挥动马鞭时只能默默吟诗。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登临:登山,常指在重阳节登高。
探得:寻找并得到。
黄花:通常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物。
客舍:旅店,旅馆。
连日雨:连续多日的雨水。
家山:故乡,家乡。
隔河砧:砧声隔河传来,象征对家乡的思念。
乱来:指战乱频繁。
耕桑计:耕田养蚕的生计。
济活:救济,维持生活。
自弃:放弃自我,这里指放下过去的忧虑和责任。
归鞭:归乡的马鞭,象征回归。
马鞯:马鞍下的垫子,此处代指马背或骑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前就已经登临山丘,独自品味黄花之美。外出时逢连日细雨,使得远离家乡的客舍也变得温馨起来。家乡的山峦似乎也因隔着河流而发出砧声,与诗人的心情产生共鸣。

诗人表达了对农事和纺织生活已经失去的计谋感到无奈,尤其是在病后更不愿意去讨论那些关于救济与生存的心事。然而诗人自我庆幸,在这个时节能够放下世俗的羁绊,专心致志地追寻自己的理想。

最后一句“归鞭唯拍马鞯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回程途中,只是轻抚着马鞍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吟咏着什么,或许是在内心深处对这段旅程和所思所感进行反复的沉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丁未岁归王官谷

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

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

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其一)

云根禅客居,皆说旧无庐。

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其二)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下方

昏旦松轩下,怡然对一瓢。

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

细事当棋遣,衰容喜镜饶。

溪僧有深趣,书至又相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