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纳芥子颂

须弥本非有,芥子元来空。

将空纳非有,何处不相容。

形式: 五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须弥纳芥子颂》由唐代僧人景岑所作,通过“须弥”与“芥子”的对比,巧妙地阐述了佛法中关于宇宙与微尘、宏观与微观之间关系的哲理。

“须弥本非有,芥子元来空。”开篇即以“须弥”和“芥子”为喻,须弥山在佛教中象征着宇宙的广大,而芥子则是自然界中极其微小的事物。这两者看似一宏一微,实则都并非实体的存在,而是空性的体现。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空性”概念,强调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将空纳非有,何处不相容。”接着,诗人进一步深化这一思想,指出如果能够理解并接纳一切事物的空性本质,那么无论面对多么宏大或细微的事物,都能够心怀包容,无所不容。这不仅是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启示,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差异,看到事物背后的共通之处,从而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宽广。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关于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独特见解,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以及如何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

收录诗词(19)

景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教中幻意偈

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即名为见佛人。

圆通法界无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答南泉久住投机偈

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遍乾坤。

还乡须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入门。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偈(其一)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也大奇,也大奇,一月之中两月疑。

见与见缘无自性,常寂谁是复谁非。

形式: 偈颂

偈(其二)

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海是真心。

身界二尘无实性,分明达此号知音。

形式: 偈颂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