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禅者求偈(其一)

探竿影草闲家具,独弄单拈破笊篱。

口醭心灰诸漏尽,菱花不拭自光辉。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至禅者求偈》之一,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探竿影草闲家具”,以“探竿”与“影草”构成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禅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禅者生活的朴素与自在。这里的“家具”并非实际的物品,而是指禅者内心的安顿与自在,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次句“独弄单拈破笊篱”,进一步描绘了禅者的日常活动。在这里,“独弄”与“单拈”强调了禅者独自一人,专注于手中的事物,无论是“破笊篱”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体现了禅者对当下事物的全神贯注与内在的专注力。这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处理,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

后两句“口醭心灰诸漏尽,菱花不拭自光辉”,则直接揭示了禅者的内心境界。其中“口醭心灰”比喻禅者的心灵已经达到了一种纯净的状态,没有任何杂念与欲望的干扰。“诸漏尽”则进一步强调了禅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彻底清净。最后一句“菱花不拭自光辉”以菱花自喻,象征着禅者内心的光明与纯净无需外在的修饰,自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是对禅者个人修行成果的赞美,也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诠释——真正的智慧与觉悟源自内心的觉醒与净化,而非外在的追求或装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禅者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实现自我觉醒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纯净、智慧光辉的境界。诗中充满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至禅者求偈(其二)

玉偈金言一扫休,已灵不重圣何求。

无常煞鬼难吞处,祇为渠侬得自由。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道智更衣参学求偈(其一)

未见虚空解讲经,个中切忌计工程。

蒲团七个坐不破,岂可等闲明死生。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道智更衣参学求偈(其二)

妙句玄言一切休,只看露地一头牛。

忽然鼻孔芒绳断,吼月耕云便自由。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刚监院遣小师子文包山下书文别求偈兼示刚公

一叶轻舟泛太湖,西山来觅老僧居。

归家好为力生说,林底安闲是坦途。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