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其一)

呜呼我昊天,降祸一何酷。

我岂儿女仁,所惜亲茕独。

我生苦伶仃,以妇为骨肉。

况是窈窕姿,恩情日以笃。

三载客将军,欢乐亦云足。

朝进紫驼羹,暮听秦筝曲。

卿家歌舞多,富贵非所欲。

携手还丘园,殷勤耕且读。

老姑自汝来,欢喜加饘粥。

笑与邻姥言,新人颜似玉。

定省几晨昏,孝声闻戚属。

凶变在须臾,人理一何促。

哀叫天不闻,有身宁可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哭内子王华姜》,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哀悼之情。

首句“呜呼我昊天,降祸一何酷”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上天降下的不幸之灾的痛心。接着,“我岂儿女仁,所惜亲茕独”两句,诗人表明自己并非无情之人,而是因为爱妻的孤独而感到痛惜。以下几句描述了诗人与妻子的日常生活,如“我生苦伶仃,以妇为骨肉”,“朝进紫驼羹,暮听秦筝曲”,“卿家歌舞多,富贵非所欲”。这些描绘展现了夫妻间的温馨与和谐,以及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然而好景不长,“携手还丘园,殷勤耕且读”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妻子去世的情景:“老姑自汝来,欢喜加饘粥。笑与邻姥言,新人颜似玉。”这里通过妻子临终前的欢笑与对新来的女子的赞美,反衬出失去妻子的悲痛。接下来,“定省几晨昏,孝声闻戚属”描述了妻子生前的孝顺行为,以及她的美德传遍亲友之间。

最后,“凶变在须臾,人理一何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哀叫天不闻,有身宁可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妻子离世时的绝望与痛苦,以及对无法挽回生命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亡妻的深情悼念,展现了诗人对妻子深厚的感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内子王华姜(其二)

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

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

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

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

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

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

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哭内子王华姜(其四)

皇天何不仁,不念鞠子哀。

不念我君姑,白发方摧颓。

魂魄今越散,逢祭时一来。

我魂在姑前,朝见姑泪涟。

我魂在夫侧,暮闻夫叹息。

稚女未成人,殡宫日匍匐。

我欲乳遗孤,鬼伯相摧逼。

儿寒姑与衣,儿饥姑与食。

劳苦今惟姑,姑将无气力。

谁割我孝慈,皇天不与直。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五)

汝魂毋飞扬,万里随悲风。

汝父为国殇,精爽在榆中。

汝兄亦殉死,黄口为鬼雄。

游魂尚未变,白骨可相从。

汝生不识父,死后见形容。

桓桓大将军,苦战黑山戎。

左手挽人头,右手持秦弓。

须髯怒尽磔,流血被体红。

黄云野莽荡,阴气横苍穹。

前有无定河,后有赫连宫。

父子惊相持,恸哭何时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