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天台

辞秦经越过,归寺海西峰。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

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离开秦国经过长途跋涉,回到海西的山寺峰顶。
山涧中流淌着两股清泉,山门外九里长的松林郁郁葱葱。
曾经听到皇宫里的更漏声,如今又能听见赤城山的钟声。
在神圣的佛寺里研读经文讲经,应该能追寻到智者的足迹。

注释

辞秦:离开秦国。
经越:经过。
归寺:回到寺庙。
海西峰:海西的山峰。
石涧:山涧。
双流:两股。
山门:山寺大门。
九里松:九里长的松树林。
清禁漏:皇宫里的更漏声。
赤城钟:赤城山的钟声。
妙宇:神圣的佛寺。
研磨讲:研读经文讲经。
智者踪:智者的足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天台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的归隐之心。首句“辞秦经越过”,表明僧人告别了某地,经过了秦岭这一自然屏障。接下来的“归寺海西峰”则明确了其归宿之所在——天台山上的寺庙。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天台山清幽的自然景观。其中,“石涧双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岩石间奔流形成两股溪流,给人以清冽脱俗之感。而“山门九里松”则展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景色,既映射出天台山风光如画,也暗示了僧人的隐居生活。

诗中紧接着的两句,“曾闻清禁漏,卻听赤城钟”,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其中“清禁漏”指的是宫廷中的水漏计时之声,而“却听赤城钟”则是僧人在天台山中听到的寺庙钟声,从此可见其心向往的一方净土。

末两句“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则表明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修炼,以及对于追寻智慧者的脚步的期待。在这里,“妙宇”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与真理,而“研磨讲”则是指对经典的研读与讲解。最后一句“应齐智者踪”,表达了僧人渴望追随前贤智者的脚步,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情怀,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太白山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蔡京

跃蹄归鲁日,带漏别秦星。

易折芳条桂,难穷邃义经。

登封多泰岳,巡狩遍沧溟。

家在何林下,梁山翠满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裴校书

拜官从秘省,署职在藩维。

多故长疏索,高秋远别离。

天寒泗上醉,夜静岳阳棋。

使府临南海,帆飞到不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谭远上人

下视白云时,山房盖树皮。

垂枝松落子,侧顶鹤听棋。

清净从沙劫,中终未日欹。

金光明本行,同侍出峨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