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十七首(其二)

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

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

克己诵四勿,文明睿哲垂。

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

嗟予向成立,言为尚自疑。

忏悔伤频复,一德何由追。

思索苦多昏,风尘不可缁。

开颜仰遗帙,茫然失所宜。

息机绝驰役,慎独乃吾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兴十七首(其二)》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德修养、自我反省以及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表达了永恒不变的道德规范是人类共同遵循的道路,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接着,“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以古代圣贤舜帝为例,说明即使在梦中也能见到高尚人格的典范,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追求。

“克己诵四勿,文明睿哲垂”指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原则,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和智慧。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则强调了道德的自然属性,认为真正的道德不是靠知识的迷惑而得来的,而是源于内心的真实认知和自然流露。

“嗟予向成立,言为尚自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言行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存在疑问和不足之处。

“忏悔伤频复,一德何由追”体现了诗人对于错误的深刻反省和对完美道德品质的追求,但又感到难以达到,表达了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思索苦多昏,风尘不可缁”表明诗人面对复杂的世界和生活,思考问题时常常感到迷茫,但依然坚守着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所染。

“开颜仰遗帙,茫然失所宜”则是诗人面对大量书籍和知识时的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应用,表现了求知过程中的迷茫。

最后,“息机绝驰役,慎独乃吾师”鼓励人们远离纷扰,静心独处,通过自我反省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成长,强调了内省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自我反省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挣扎和最终的领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56)

林大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十七首(其三)

达德无贤愚,斯人共载之。

众欲纷然垢,中灵忽以亏。

君子重慎独,恒德终不移。

一心贯金石,动静齐所宜。

考索非吾训,率性非吾欺。

伊游慎所事,永超无欲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兴十七首(其四)

一元浑无象,众识妙中虚。

斯理苟能明,何必读多书。

生生自净寂,化化杳不居。

澄然绝物役,窅与天地俱。

恒彝道之根,杂学信迂芜。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形式: 古风

感兴十七首(其五)

喜怒道之门,安可差讹之。

喜以乖吾好,怒以戾吾思。

至人秉元化,灵閒净素期。

众惑自流形,贞心永若斯。

静德固天衷,中和安可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兴十七首(其六)

恒德永不迷,生心乃为妄。

趋舍一以偏,较然昧所向。

慎独唱真宗,立诚慰素仰。

断除嗜欲思,永彻天机障。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