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口阻雨

旱久不得雨,既雨不肯休。

沄沄汴河水,初合淮河流。

北来何处客,暂此驻扁舟。

中有投荒人,万里趋炎洲。

听水夜不眠,观水朝亦愁。

呼风捲重阴,放出赤日头。

舍舟出平地,走马复西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长久干旱没有下雨,一旦下雨就不停歇。
汴河的水势汹涌,开始汇入淮河的水流。
从北方来的旅人,暂时停靠在小船上。
船上有位流放者,远行万里来到炎热的南方。
夜晚听着水声无法入睡,早晨看着水也满怀忧愁。
呼唤风儿卷走厚重的乌云,让红日重现天际。
弃船登岸走出平原,骑马再次向西边旅行。

注释

旱久:长期干旱。
雨:下雨。
汴河:古代中国河流名。
初合:开始汇合。
北来:从北方来。
投荒人: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人。
炎洲:炎热的地区。
听水:听河水声。
观水:看河水。
呼风:呼唤风。
重阴:厚重的乌云。
赤日头:红日。
平地:平原。
走马:骑马。
西游:向西旅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的暴雨及其后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旅途中的不便。首句“旱久不得雨,既雨不肯休”表明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突然来临的大雨并没有停歇,反而是连绵不断。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无常。

接下来的“沄沄汴河水,初合淮河流”则描写了因雨水暴涨,汴河与淮河汇合的情景。“沄沄”形容水流声,给人一种连绵不断、气势磅磅的感觉。这里通过对河水汇聚的细节刻画,展现了大自然在雨后的恢宏景象。

“北来何处客,暂此驻扁舟”则转换了角度,从自然景观转向诗人的个人遭遇。诗人以一个北方旅人的身份出现,他因为雨水而暂时停留在这里。"驻扁舟"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他被迫停留的状况。

“中有投荒人,万里趋炎洲”这两句则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投荒人"意味着有人选择离开熟悉的地方远行,而"万里趋炎洲"则表达了一种向往温暖之地的心情。这里的“炎洲”通常指的是南方,这里的使用增添了一丝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紧接着的“听水夜不眠,观水朝亦愁”透露了诗人因雨水而不得安宁的情绪。他在夜里因为听到的水声无法入睡,而到了早晨看到的水景也让他心中充满忧虑。这两句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外界自然变化带给个人情感的影响。

“呼风捲重阴,放出赤日头”则是对天气突变的一种描写。强烈的风来将厚重的云层卷起,最终让太阳露面。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和壮观。

最后,“舍舟出平地,走马复西游”则是诗人在雨过天晴后,重新启程的写照。"舍舟"意味着离开船只,"出平地"则指出了船行至陆地;"走马复西游"则表明了他将继续他的旅途。这两句以一种决然和自由的姿态结束了这首诗,为全诗增添了一份豁达与壮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及面对旅途不便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温泉

岧峣华清宫,下有温泉水。

绣岭络千门,玉莲喷九蕊。

第一名御汤,第二沐妃子。

从上傍诸王,最下列卫士。

淙淙三十六,枝分或栉比。

每年十月初,仙杖常依此。

楼头羯鼓停,殿上霓裳委。

尘垢三百年,行人与闾里。

忽惊郴岭下,和暖雅相似。

祇是远长安,不当人眼底。

皇天宅万物,得地即为美。

幸免与兴亡,往来常止止。

形式: 古风

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

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

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闲心力。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

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

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

却问山中人,闲寻牧牛客。

形式: 古风

紫骝马

紫骝马,白面郎。

红银鞍勒青油缰,左牵黄犬右擎苍。

朝从灞陵猎,暮宿投平康。

使酒不满意,按剑叱天狼。

今年明年一如此,后年不觉发成霜。

扶肩策杖出门行,抱子弄孙楼上坐。

忽然涕泪满衣襟,为见骅骝面前过。

形式: 古风

跋百之诗画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