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清水岩僧舍

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

地险山多石,林疏叶落霜。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鹤梦危松稳,?声峭壁藏。

烟霞□道侣,钟磬答禅堂。

老衲元谈奥,沙弥夜课长。

烛销莲漏水,茶沸竹炉香。

饭罢同趺坐,蒲团睡味良。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清水岩僧舍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山林的景色,以及夜晚僧舍内生活的祥和与静谧。

首句“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秋天的傍晚,环境显得格外宁静和凉爽。接着,“地险山多石,林疏叶落霜”描绘了山地的险峻与稀疏的树林,落叶覆盖着霜雪,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象,寒泉细流潺潺,月光洒落,使得水面闪烁着光芒。接下来,“鹤梦危松稳,?声峭壁藏”则以鹤的梦境和远处峭壁上的声响,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

“烟霞□道侣,钟磬答禅堂”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烟霞缭绕,仿佛是道侣们修行的见证;钟磬之声回响在禅堂之中,与自然界的声响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后半部分“老衲元谈奥,沙弥夜课长”展示了僧侣们在夜晚进行的修行活动,老僧深入探讨佛法的奥秘,小和尚则在夜晚继续学业。通过“烛销莲漏水,茶沸竹炉香”这一细节,展现了僧舍内生活的一角,蜡烛的烛泪滴落,竹炉中的水沸腾,茶香四溢,这一切都充满了禅意和生活的温馨。

最后,“饭罢同趺坐,蒲团睡味良”描绘了僧侣们饭后一同盘腿而坐,享受着简单而满足的睡眠,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淡泊与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夜晚清水岩僧舍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宁静、和谐与修行的精神。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夜不成寐,作此自遣(其一)

儿时游冶废陈编,樗栎材微黯自怜。

谋利无心云出岫,思亲有泪涧渚泉。

理难胜数徒憎命,事不如人敢怨天。

除却琴樽陶写外,得来灵药只酣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夜不成寐,作此自遣(其二)

庭树更深薄雾笼,荧荧灯火小窗红。

书因烦燥温难熟,诗到穷愁写易工。

寂坐时闻鸡腷膊,孤琴迭倚槛西东。

无端壮岁干云气,并作离情感断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卧有感

掠地垂帘合复开,残香一缕恋琴台。

阶前蟋蟀悲花落,槛外芭蕉报雨来。

凉夜易生秋士感,雄心未敢壮年灰。

妖氛频听延湖汉,戢乱谁为颇、牧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容谈山东道中事,忆旧作此

登车四顾总茫茫,铃铎声中见火光。

匝地风霜冲雁阵,漫天尘土过驴纲。

琵琶客路歌红袖,林木人家恼白杨。

行尽畿南二千里,衾中缩卧类摇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