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成寐,作此自遣(其二)

庭树更深薄雾笼,荧荧灯火小窗红。

书因烦燥温难熟,诗到穷愁写易工。

寂坐时闻鸡腷膊,孤琴迭倚槛西东。

无端壮岁干云气,并作离情感断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中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纷扰与情感的波动。首句“庭树更深薄雾笼”,以夜深人静、薄雾笼罩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荧荧灯火小窗红”一句,将焦点转向室内,灯火微弱却映红了小窗,既烘托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希望。

“书因烦燥温难熟,诗到穷愁写易工。”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在烦躁与困顿中,书籍难以读得深入,而当面对穷困与愁苦时,诗却能轻易地流淌而出。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创作的灵感与情感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感知。

“寂坐时闻鸡腷膊,孤琴迭倚槛西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坐着,周围只有偶尔传来鸡鸣声和手中孤琴的陪伴。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而琴声则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媒介,他在琴声中寻找着心灵的慰藉。琴声在东西两侧交替响起,或许象征着诗人思绪的流转与内心的挣扎。

最后,“无端壮岁干云气,并作离情感断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追忆,以及如今面对离别与漂泊的感慨。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仿佛化作了云气,随风飘散,如今只能以离别之情和漂泊之感来寄托心中那份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情感波动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夜卧有感

掠地垂帘合复开,残香一缕恋琴台。

阶前蟋蟀悲花落,槛外芭蕉报雨来。

凉夜易生秋士感,雄心未敢壮年灰。

妖氛频听延湖汉,戢乱谁为颇、牧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容谈山东道中事,忆旧作此

登车四顾总茫茫,铃铎声中见火光。

匝地风霜冲雁阵,漫天尘土过驴纲。

琵琶客路歌红袖,林木人家恼白杨。

行尽畿南二千里,衾中缩卧类摇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友人西城楼凭眺即事

竹城西北地势平,田园参错续海坪。

凉秋九月风怒吼,黄沙滚滚海雾腾。

朝来气暖纤尘净,睇眄中天极辽夐。

群峰缥缈列画图,巨海澄浤涵明镜。

高楼凭眺兴欲狂,振衣疑蹑千仞岗。

大呼奚奴捧斗墨,露肘颠书十数行。

题罢馀情犹未已,朋辈之中有绝技。

龙团一饮润我喉,客吹羌笛我长讴。

法曲乍聆「梅花落」,名泉又报「鱼眼浮」。

但耽雅乐与香茗,何须佳酿共珍馐。

君不见赵嘏有句艳今古,长笛横吹倚画楼。

又不见卢仝作经细评骘,七碗风生百虑休。

清音美荈各痂嗜,骚人适意何知愁。

我非骚人多坎壈,生平十事九烦忧。

秋前约侣游榕省,遍海鲸鲵迭闻警。

况当海氛迭闻警,积闷萦胸劳引领。

空有低昂七尺躯,才劣终军敢请缨。

自从游兴动中来,意马心猿常驰骋。

今日登临怀抱开,高天迥地任徘徊。

归时笑傲闺中友,聊当乘风破浪回。

形式: 古风

九芎林庄晚归即景

人影西斜暮色微,萧条满目思依依。

漫空云作糊涂态,撼树风施跋扈威。

岭背林喧寒鹊噪,溪头水急晚潮归。

回途倍觉阴霾甚,山市家家昼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