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绝句.居敬二首(其二)

但得心存斯是敬,莫于存外更加功。

殷勤夫子明斯意,约礼之时已在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训蒙绝句·居敬二首(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诗中强调了内心的恭敬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但得心存斯是敬”,这句话意味着只要内心真正持有恭敬的态度,那么这种恭敬就会自然流露在外在的行为上,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去表现。它强调了内在精神状态对行为的影响,认为真正的恭敬源自内心的真诚,而非表面的装模作样。

“莫于存外更加功”,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仅仅为了外在的表现而刻意增加努力,真正的恭敬应该发自内心,不需刻意为之。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内省和自觉性,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自我要求来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而不是依赖外在的规范或他人的监督。

“殷勤夫子明斯意”,这里提到的“夫子”通常指的是孔子,这里的“殷勤”表达了对孔子教导的恭敬和尊重。这句话表明了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认同,同时也体现了对教育者教导的感激之情。它强调了教育者在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即要像孔子那样,以殷勤和恭敬之心来引导学生。

“约礼之时已在中”,最后这句话总结了整个过程,意味着在遵守礼仪和规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和正直。只有内心真正遵循礼仪的精神,外在的行为才能自然而然地符合礼仪的要求。这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内圣外王”的理念,即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外在行为的完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内心修养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强调了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遵守礼仪时,内心真诚的必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指导,也是对教育方法和目的的反思。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训蒙绝句.静二首(其一)

心惟动与静相乘,当静之时乃动源。

所以功夫先要静,动而无静体难全。

形式: 七言绝句

训蒙绝句.静二首(其二)

莫专靠静偏于静,须是深加格物功。

事到理明随理去,动常有静在其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训蒙绝句.致知

此心原自有知存,气蔽其明物又昏。

渐渐剔开昏与蔽,一时俱透理穷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训蒙绝句.克己二首(其一)

本体原来只是公,自将私意混其中。

虽颜造圣无他事,惟在能加克己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