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各国都尊崇周朝,礼帽下拜显尊贵。
玉马迎接贵宾,金符送别诸侯。
饯别的宴席聚集了朝廷三省官员,揭开帷幕面向全国。
柳絮飘落在道路上,槐树的绿荫覆盖着通衢大道。
来参与天子的音乐盛会,回去后分担汉王的忧虑。
皇帝的诏书像河汉一样深广,其影响遍布中原大地。

注释

万国:各国。
仰:尊崇。
宗周:周朝。
衣冠:代指士大夫或官员。
冕旒: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有象征地位的旒(珠串)。
玉乘:玉饰的车驾,指天子的车马。
大客:尊贵的宾客。
金节:古代使臣出行时的符节,以金制作。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祖席:饯行的宴席。
三省:唐代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褰帷:揭开帷幕,表示出发。
九州:中国或泛指全国。
杨花:柳絮。
槐色:槐树的绿色。
荫通沟:遮蔽通途,形容树木茂盛。
预:参与。
钧天乐:天上的音乐,指皇家的音乐。
汉主:此处借指唐朝皇帝。
忧:忧虑。
宸章:皇帝的诏书或御笔。
河汉:银河,比喻广大深远。
垂象:显示的景象。
中州:中原地区,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展示了古代官员离别时的隆重礼仪和对君王的尊崇。开篇“万国仰宗周”展现了对中央政权的向往和敬畏,而“衣冠拜冕旒”则具体化了这种敬意为实际行动。

诗人运用“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这一对比强烈的句子,既形象地表达了接待贵宾和送别官员时的排场与隆重,也暗示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接着,“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则将这种尊崇之情推广到更大范围,几乎覆盖整个国家。

自然景物也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这场盛会中,如“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风光,也让读者感受到宴会结束后离别时节的氛围。

最后,“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欢乐和即将分别时君王之忧的复杂情感。而“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则在视觉上再次强调了中央政权的威严与辽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场盛大的离别仪式,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礼仪细节的精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君王以及官员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

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

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

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

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

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

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