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衔泥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

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

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

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形式: 古风

翻译

口含泥土的燕子,叫声细细的,尾巴湿漉漉的。秋天去了它在哪里安家,春天回来我们又能相见。
难道它不能翱翔在高高的蓝天白云间,为什么要在地面上衔泥筑巢呢?
虽然衔泥筑巢显得卑微,但燕子心中有所谋划,杏树梁上的巢即将筑成。
你看不见那些害怕人的鸟儿,晚上只能在树林野外栖息,却常常被网罗捕捉,成为人们的盘中餐。相比之下,还是衔泥入华屋的燕子更明智些。
燕子衔泥筑巢,百鸟之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它的智慧。

注释

衔泥燕:口含泥土筑巢的燕子。
喽喽:形容燕子的叫声。
涎涎:形容燕子尾巴沾湿的样子。
解决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碧云里:指高远的天空。
贱:卑微,低贱。
意有营:心中有所打算,有目标。
杏梁:杏树做成的屋梁,代指高处的巢穴。
巢欲成:巢穴快要建成。
畏人:害怕人。
林野宿:在树林田野中过夜。
俎其肉:把它们的肉放在砧板上,比喻被杀害。
华屋:华丽的房屋,这里指人类的居所。
百鸟之智:所有鸟类的智慧。
莫与齐:没有谁能比得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燕子在飞行中衔带着泥土,这不仅展示了燕子的辛勤劳作,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由与囿禁状态的思考。燕子虽然在地上搜集建巢的材料,却能够翱翔于高空之中,而那些被网罗捕捉的百鸟,则失去了飞翔的自由。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的形象和声音,其间透露出诗人对燕子勤劳本能的观察与赞美。接着的"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循环、季节更迭的感慨,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和生命不断的主题。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 这两句诗则是对燕子命运的一种赞叹,它们虽然在地面上忙碌,但最终能够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这既是对燕子的写实,也是诗人内心对于追求高远志向的渴望。

"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 这里"衔泥"一词再次强调了燕子的勤劳,而"杏梁"则指燕子建巢的材料和过程。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燕子不屈不挠、积极生活态度的赞赏。

最后两句"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则是对自由和囿禁的一种隐喻。诗人通过燕子能够自由飞翔、建巢的形象,与那些被捕捉的百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于自由生灵的同情和赞美,以及对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还透露出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由和智慧主题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赠丘员外二首(其二)

高词弃浮靡,贞行表乡闾。

未真南宫拜,聊偃东山居。

大藩本多事,日与文章疏。

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

宵昼方连燕,烦吝亦顿祛。

格言雅诲阙,善谑矜数馀。

久局思游旷,穷惨遇阳舒。

虎丘惬登眺,吴门怅踌躇。

方此恋携手,岂云还旧墟。

告诸吴子弟,文学为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赠冯著

契阔仕两京,念子亦飘蓬。

方来属追往,十载事不同。

岁晏乃云至,微褐还未充。

惨悽游子情,风雪自关东。

华觞发欢颜,嘉藻播清风。

始此盈抱恨,旷然一夕中。

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

谁当念素士,零落岁华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赠卢嵩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

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赠别河南李功曹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

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

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

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