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一)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初次在洛阳街头相遇,再次相见在南徐州。
经历了多少岁月,转眼已过去二十年。
如今再次穿上寒霜之履,归山之心坚决不愿停留。
我吟咏着阮公的诗篇,世间万物并非永远沉浮不定。
谁说西海的鱼儿,夜晚会飞到东海之巅。
世人感叹见识浅薄,怎能困于山林之中呢。

注释

初逢:初次相遇。
洛阳陌:洛阳街头。
再见:再次相见。
南徐州:南徐州地名。
所历:经历。
几何时:多少时间。
倏去:转眼。
二十秋:二十年。
振霜屦:穿上寒霜之履。
远莫留:坚决不愿停留。
阮公诗:阮籍的诗。
物靡:事物无常。
沈浮:沉浮不定。
西海鱼:比喻人或事物。
夜飞:夜晚飞往。
东海头:东海之巅。
世人嗟:世人感叹。
识昧:见识浅薄。
滞林丘:困于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一)》中的片段,主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初次相遇于洛阳,后在南徐州重逢,感叹时光飞逝,二十年过去。诗人送别禅师回归静寺,以阮籍的典故寄寓人生哲理,暗示世事无常,如同西海之鱼飞越东海,世间之人往往因见识浅薄而对事物变迁感到惊讶。最后,诗人感慨世人不应被暂时的境遇所局限,应如禅师般超脱,不滞于尘世的起伏。整体上,此诗富有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丞相初得君,有志重儒术。

乃言天下士,徒此占清秩。

遂惩衒鬻人,忝冒十八七。

进君天禄阁,比众为第一。

又荐王张韩,恬可与君匹。

吾侪宜惭羞,空自预朝韠。

欲归无田园,强住枉岁日。

值君乘高轩,西望函谷出。

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

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

老农喜君来,田租不妄率。

织妇喜君来,缣机当俟毕。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

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

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

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

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吴冲卿学士归蔡州

孟夏日南归,马耳竖迎风。

急雨不及避,断霓明向东。

古城汝水傍,化俗寄我公。

君今去拜庆,酥酪美将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吴季野

赠言必有规,无规固无言。

强言苟无补,何异秋虫喧。

君行蜀道难,不厌治轻轩。

母殁未归土,女长未出门。

谁能力为此,劳苦游墙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