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曲

杨柳何青青,春风拂长路。

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折杨柳曲》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生机与行人的离别之情。

首句“杨柳何青青”,以“何”字开篇,强调了杨柳的翠绿之色,仿佛春天的使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接着“春风拂长路”,春风轻柔地吹过长长的路途,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暗示了行人的旅途漫长而遥远。

“朝送行人归,暮送行人去。”这两句通过“朝”与“暮”的时间对比,展现了行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来去,以及送行者对行人的不舍与牵挂。这种反复出现的“送行人”场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

“行人南北无已时,折尽可怜无一枝。”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行人的命运,指出他们南北奔波,永无止息,即使在如此美好的春日里,也无法折下一枝杨柳作为纪念或寄托。这不仅是对行人的生活状态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和行人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与相聚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贝琼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叔明茅山图

一峰插天三万丈,众峰旁联不相让。

我行未尽天下奇,王宰写山工异状。

霭霭勾曲云,苍苍溧阳树。

天高去鸟没,日落行人度。

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

犹疑风雨夜,骑虎山头遇。

平生好山独未归,山中桃花如雨飞。

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

形式: 古风

秋夜长

夜长河漫漫,嫠妇叹且泣。

落月当窗悬,回风寻户入。

新愁不可道,古恨无时断。

吾将叫重华于江之南,苍梧山高湘水满。

耿耿不寐,起观东方。溥彼白露,降而为霜。

碧草无情,亦陨其芳。安得不老,既玄而苍。

周公待旦,思兼三王。伤哉何为,揽衣彷徨。

形式: 古风

远别离

君不见青天之月,三五缺,三五满。

惟有别离愁,千秋万古何时断。

忆昨郎远行,城南柳飞絮。

迢迢出居延,匹马随都护。

今年得郎书,犹在天山戍。

黄河入大荒,白草迷归路。

夏日青无光,胡风起朝暮。

不若路旁尘,随郎马蹄去。

妾居但守节,郎去当封侯。

昔为白门燕,双栖江上楼。

今作陇头水,呜咽东西流。

时凭万里梦,夜到西梁州。

三十六部犹未灭,良人那得朝金阙。

可怜池上紫鸳鸯,白头生死不相忘。

形式: 古风

白雪歌

昆仑火炎玉已灰,神为六叶空花开。

北风万里寒门来,一夜吹落金银台。

填埙委谷何皑皑,龙蛇僵缩虎豹哀。

洪流不作龙门雷,崆峒太白危欲摧。

将军夜出犹未回,马前一片大如杯。

山中野老居崔嵬,酌酒以匏烧芋魁。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但歌田有百谷年无灾。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