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叔明茅山图

一峰插天三万丈,众峰旁联不相让。

我行未尽天下奇,王宰写山工异状。

霭霭勾曲云,苍苍溧阳树。

天高去鸟没,日落行人度。

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

犹疑风雨夜,骑虎山头遇。

平生好山独未归,山中桃花如雨飞。

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画卷,以王宰所绘之茅山图为蓝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开篇即以夸张之笔描绘山峰之高耸入云,三万丈之形容,既显山势之雄伟,又寓想象之无限。众峰环绕,各展异状,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诗人通过“霭霭勾曲云,苍苍溧阳树”两句,将视线拉至云雾缭绕的山间与苍翠欲滴的树木之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随后,“天高去鸟没,日落行人度”描绘了日暮时分,鸟儿归巢,行人渐稀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深远。

“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则引入了仙道文化,借由对传说中茅山炼丹故事的追忆,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最后,“犹疑风雨夜,骑虎山头遇”一句,以想象中的奇遇,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尾段“平生好山独未归,山中桃花如雨飞”表达了诗人虽热爱山水,却未能亲自前往的遗憾,以及对山中春日美景的憧憬。“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与好友共游山林,寻觅草药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自然美景长久不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景,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长

夜长河漫漫,嫠妇叹且泣。

落月当窗悬,回风寻户入。

新愁不可道,古恨无时断。

吾将叫重华于江之南,苍梧山高湘水满。

耿耿不寐,起观东方。溥彼白露,降而为霜。

碧草无情,亦陨其芳。安得不老,既玄而苍。

周公待旦,思兼三王。伤哉何为,揽衣彷徨。

形式: 古风

远别离

君不见青天之月,三五缺,三五满。

惟有别离愁,千秋万古何时断。

忆昨郎远行,城南柳飞絮。

迢迢出居延,匹马随都护。

今年得郎书,犹在天山戍。

黄河入大荒,白草迷归路。

夏日青无光,胡风起朝暮。

不若路旁尘,随郎马蹄去。

妾居但守节,郎去当封侯。

昔为白门燕,双栖江上楼。

今作陇头水,呜咽东西流。

时凭万里梦,夜到西梁州。

三十六部犹未灭,良人那得朝金阙。

可怜池上紫鸳鸯,白头生死不相忘。

形式: 古风

白雪歌

昆仑火炎玉已灰,神为六叶空花开。

北风万里寒门来,一夜吹落金银台。

填埙委谷何皑皑,龙蛇僵缩虎豹哀。

洪流不作龙门雷,崆峒太白危欲摧。

将军夜出犹未回,马前一片大如杯。

山中野老居崔嵬,酌酒以匏烧芋魁。

安知银屏翠箔围白台,但歌田有百谷年无灾。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定南宗佐四明大慈寺

伏龙罗汉无人识,万里如云倏南北。

南北山川不可穷,云去云来自无迹。

朝辞凤阙向东湖,身乘一叶秋江芦。

东湖何处更求我,白云去尽青山孤。

开楼夜看山头月,月色湖光射冰雪。

四明太白相峥嵘,天地虚空一毫发。

老夫漂泊悲蓬根,相逢已契三生魂。

人开火宅不可住,他年听法来松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