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一)

鸿鹄志四海,燕雀贺櫩端。

四海一何远,櫩端亦以安。

扶摇岂不慕,迹拘谅尤难。

锻羽喧朝景,安得追风翰。

俛啄萧艾间,仰视天风寒。

斯举咫尺足,何必万里抟。

抚已宜自养,勿多身外干。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鸿鹄与燕雀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鸿鹄志向高远,追求四海之广,而燕雀则满足于栖息在屋檐之上。鸿鹄面对遥远的距离和束缚的飞翔,虽心向往之却难以实现;燕雀虽然生活安定,但其视野和行动范围有限。诗中借“扶摇”比喻鸿鹄的追求,指出其虽向往自由翱翔,但受限于现实而难以实现。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鸿鹄在朝景中展翅、燕雀在萧艾间觅食的情景,展现了两者生活的不同侧面。

“俛啄萧艾间,仰视天风寒”,描绘了燕雀在低矮处觅食,抬头望见的是寒冷的天风,形象地展示了燕雀生活的局限性。而“斯举咫尺足,何必万里抟”,则是诗人对鸿鹄追求的反思,认为追求并非总是越远越好,有时咫尺之间的满足也足以令人满意,不必非得追求万里之遥。

最后,“抚已宜自养,勿多身外干”,是诗人对个体自我修养的强调,建议人们应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升,而非过多干涉外界事物,体现了儒家内省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对比,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局限、追求与满足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与成长之道,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二)

志郁食哽咽,情欢酒忘醉。

如何饮食间,忧乐竟莫类。

达人无不可,一以理自会。

时序侵燠寒,晨昏互明晦。

苟能守吾中,外患亦何憝。

忠信与笃敬,乃足寡尤悔。

贤哉子张绅,吾当永为佩。

形式: 古风

杂诗

秋旦露气白,初阳淡无晖。

群鸡正乱叫,栖禽犹倦飞。

我行适中野,踯躅烟路微。

苍莽荆棘深,零露沾裳衣。

去去既寡欢,恻恻中心违。

素志谅难易,知音古尤稀。

侧身复惆怅,拂旦吾当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杂诗(其一)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

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

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

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其二)

雅乐古而澹,其如世不好。

郑声何浸淫,四座舞且蹈。

感慨既异致,善恶难类报。

礿天苦幽玄,纷纷媚于灶。

所享苟非诚,罪福恐颠倒。

立身岂无术,理物良有道。

曾闻舞干羽,苗格罢征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