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其三)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

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

后生论常高,于世复何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周公歌唱在七月,耕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
周宣王追念祖先,关注畜牧业和宫室建设。
甘棠树下能公正断案,召伯是圣贤之人。
年轻人总是谈论常理高远,但在现实中又能实现什么呢?

注释

周公:指周公旦,古代贤臣,有辅佐成王的功绩。
王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或策略。
宣王:周朝的周宣王。
考牧:考察和管理畜牧业。
宫室:宫殿和房屋,代指城市建设。
甘棠:一种古树,召伯曾在此树下处理政务。
召伯:周宣王时的贤臣召穆公。
匹:匹配,这里指同等地位或评价。
后生:年轻人。
常高:常规的高论,通常的道理。
实:实际效果,现实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寓言九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古代圣明君主的推崇和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这一句表达了对周公旦(西周初期的政治家)的赞美,认为他通过耕作来教化百姓,这是君主治国安邦的一种高明技巧。

"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

这里提到的是周宣王,他追寻祖宗遗风,对国家的畜牧业和宫室建设进行了检查,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

"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

甘棠是古代贤明之官能够聆听百姓的争讼,而召公则被誉为圣人中的佼佼者,这里强调了古代贤官对民情的关注和他们的智慧。

"后生论常高,于世复何实。"

最后这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认为后来的学者只是一味地讨论古人之道,而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找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寄托了他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思。他的语言简洁而深刻,体现了他独到的政治理念和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寓言九首(其二)

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

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

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酬。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

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

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寓言九首(其一)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后世贤,绝俗乃为学。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寓言九首(其七)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寓言九首(其八)

游鲸厌海浊,出戏清江湄。

风涛助翻腾,网罟不敢窥。

失身洲渚间,蝼蚁乘其机。

物大苦易穷,一穷无所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