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其八)

游鲸厌海浊,出戏清江湄。

风涛助翻腾,网罟不敢窥。

失身洲渚间,蝼蚁乘其机。

物大苦易穷,一穷无所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游动的大鲸厌倦了大海的浑浊,来到清澈的江边嬉戏。
风浪推动它更加活跃,渔网都不敢轻易靠近捕捉。
它在沙洲之间失去了自由,小如蝼蚁的人们趁机下手。
庞大的身躯却苦于容易陷入困境,一旦困顿无处可去。

注释

游鲸:巨大的鲸鱼。
海浊:浑浊的大海。
清江湄:清澈的江边。
风涛:风浪。
翻腾:翻滚。
网罟:渔网。
窥:偷看。
失身:失去自由。
洲渚:沙洲。
蝼蚁:比喻微小的人。
机:机会。
物大:庞大的身躯。
苦易穷:容易陷入困境。
一穷:一旦困顿。
无所归:无处可去。

鉴赏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鲸鱼的故事来隐喻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诗中“游鲸厌海浊”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鲸鱼在污浊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可能是对强大力量的一种赞美或比喻。而“出戏清江湄”则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状态,“湄”指河岸边,这里可能暗示了鲸鱼在干净的环境中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接下来的“风涛助翻腾,网罟不敢窥”,则是对前面情景的一种延伸。鲸鱼借助风涛(波涛)之力,更加自由地跃动,而渔民的捕捞工具网罟也不敢去窥视它,这里展现了鲸鱼与人类力量对比的强大。

“失身洲渚间,蝼蚁乘其机”则转换了情境,从鲸鱼的壮观场面转向了小动物蝼蚁(即蟋蟀)的故事。可能是在暗喻某些弱小者在特定时刻或环境中的生存现状。

最后,“物大苦易穷,一穷无所归”则是对整个寓言的总结,也是诗人的感慨之词。这里“物大”指的是像鲸鱼这样的强大事物,而“苦易穷”则意味着即使是这些强大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陷入困境。"一穷无所归"则表达了一旦遇到困难,这些原本强大的存在也可能找不到出路。

整首诗通过对比鲸鱼与蝼蚁的不同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于力量与弱小、自由与束缚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寓言六首(其六)

好乐世所共,欲禁安能舍。

孰能开其淫,要在习以雅。

驱人必如己,墨子见何寡。

惜哉后世音,至美不如野。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寓言六首(其五)

明者好自蔽,况乃知我匹。

每行悔其然,所见定万一。

不求攻尔短,欲议世之失。

耘而舍其田,辛苦亦何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寓言六首(其四)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寓言六首(其三)

瞢瞢俗所共,察察与世违。

违世有百善,一疵恶皆归。

就求无所得,犹以好名讥。

彼哉负且乘,能使正日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