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三)

为问堂前石,何无藤蔓缠?

金莲疑可致,紫菊若为妍。

旧梦遗波浪,閒情阅岁年。

祇缘相识久,亲为濯清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堂前的石头作为对象,提出了几个问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独特感悟。

首句“为问堂前石”,以一个疑问句引出话题,仿佛在与面前的石头进行对话。接着,“何无藤蔓缠?”一句,诗人好奇地询问为何石头上没有藤蔓攀爬,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暗含着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金莲疑可致,紫菊若为妍。”这两句进一步展开想象,诗人设想如果能将金色的莲花和紫色的菊花赋予石头,会如何增添其美丽。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旧梦遗波浪,闲情阅岁年。”这两句转而探讨时间与记忆的关系。诗人认为,过去的梦想如同波浪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去;而闲适的心情则如同岁月的见证者,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最后,“祇缘相识久,亲为濯清泉。”诗人表达了与石头长久相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石头的照顾与爱护。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深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传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记忆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四)

碣石久沦海,女娲曾补天。

乾坤遗蕞尔,雾雨护苍然。

淬剑龙随化,弯弓虎自全。

昔贤多赋此,谁赋最流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五)

为问堂前石,屡逢堂上人。

远来嗟最久,独立与谁邻?

运载劳车马,摩挲识凤麟。

銮车书吉日,追琢到嶙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代石答五首(其一)

幸自邻顽鄙,毋烦问岁年。

当寒金作砺,向煖玉生烟。

眉黛无归意,毛群有叱眠。

凉州三百斛,亦未酹觥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代石答五首(其二)

昔观一柱观,还度几重湖。

雪尽身还瘦,云生势不孤。

研穿邺台瓦,赋就草堂图。

芝阁玄云在,危踪敢藉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