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代石答五首》中的第一首,以石头自述的口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幸自邻顽鄙”以石头自比,说明它本就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与世俗的繁华无关。接着“毋烦问岁年”,石头不关心岁月更迭,暗示其永恒不变的特性。以下四句“当寒金作砺,向煖玉生烟”,运用比喻手法,描述在不同季节中石头的不同状态,寒时如金般坚硬,暖时似玉般生烟,形象地展现了石头随环境变化而展现的不同面貌,同时也暗喻了人生境遇的多变。
“眉黛无归意,毛群有叱眠”两句,进一步将石头拟人化,石头虽无情感,但通过“眉黛”这一女性化妆的象征,暗示了石头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与静默。同时,“毛群”可能是指与石头相伴的其他自然物,它们或许在某个时刻喧嚣过,但最终都归于平静,只有石头依旧沉默。
最后,“凉州三百斛,亦未酹觥船”一句,以“凉州三百斛”象征着过往的辉煌或积累,但这些并未能改变石头的本质,也未能赋予它情感上的满足。这里的“酹觥船”可能指的是祭奠或庆祝的仪式,石头虽见证了无数这样的场景,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沉默与冷静,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瞬间、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