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望欲极,神女出何迟。

朝暮自云雨,君王徒梦思。

魂乘林树合,心著峡猿悲。

婉娈阳台夜,不知今是非。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巫山高》以巫山为背景,描绘了神女传说中的凄美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诗中通过“巫山望欲极”开篇,展现出对巫山美景的向往与追求,然而“神女出何迟”则暗示了等待的漫长与神女的神秘难测。

“朝暮自云雨”一句,既描绘了巫山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神女与人间的隔阂与距离,以及她与君王之间无法跨越的情感障碍。“君王徒梦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无奈与空虚,表达了对美好却不可得的爱情的深深遗憾。

接下来,“魂乘林树合,心著峡猿悲”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神女的灵魂与树木融为一体,心绪随着峡谷中哀鸣的猿猴而悲伤,形象地表现了神女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

最后,“婉娈阳台夜,不知今是非”以“阳台”这一典故,再次点明了神女与君王之间的故事,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爱情中,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整个诗句充满了对命运无常、情感纠葛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却难以实现的爱情的惋惜之情。

综上所述,《巫山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曲对爱情、命运与人性的深沉咏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而不可得之物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鸿雁生塞北行

鸿雁何从来,千里度江湘。

当春既北飞,涉秋复南翔。

岂不念乡塞,所至逐炎凉。

客子别家久,遥遥征路长。

朝游齐鲁国,暮行吴越乡。

何思拔泰茅,惟忧系否桑。

壮心移岁华,徂貌委年霜。

蓬飞绕本根,蕖落恋旧房。

此邦虽乐土,故乡焉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朱鹭

朱鹭何从止,去啄金堤饮玉水。

朝随赤雁暮碧鸡,荡漾惊波不得栖。

有时挟子上林去,网丝纷纷复难避。

不如敛翅江海湄,远却幽并游侠儿。

形式: 古风

白头吟

莫把白头吟,来调绿绮琴。

蜀客当年聘私室,两情总向琴中得。

谁信黄金买赋时,已是青蛾辞宠日。

兔丝春来托女萝,雪霜未至尚缠柯。

若个人心如草木,不到白头妾遭逐。

妾有嫁时绿玉簪,时时插髻悦君心。

一朝坠地双股折,恰似君心中道绝。

我簪纵折犹共藏,君心一绝去他乡。

形式: 古风

感怀(其三)

玄圃有丹木,八干何亭亭。

光同白玉润,液比碧瑶清。

不知何年代,产此至阳精。

仙经所尝言,服之可千龄。

吾将具舟楫,涉海掇其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