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名为《题山水图》。诗中描绘了对山水景色的深切怀念与向往之情。
首句“辞山始兼旬,见山心辄喜”表达了诗人离开山林后,心中对山的思念与见到山时的喜悦之情。接着,“披图忽悄然,旧游宛相似”则通过一幅山水画唤起了对往昔游历山川的记忆,引发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感。
“微茫敬亭云,迢递赏溪水”描绘了远方云雾缭绕的敬亭山和蜿蜒流淌的溪水,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接下来,“猿啼树苍苍,沤泛波靡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自然景象,猿猴的啼声与波浪的轻柔波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岩阿桂丛生,茅屋无人理”则展现了山间幽静的自然风光与人迹罕至的景象,桂树在岩石旁生长,茅屋显得荒凉而寂寥。最后,“何为滞江城,眯眼黄尘起”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的厌倦与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感叹自己为何滞留于尘嚣之中,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