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如晦

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

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

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

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在异乡漂泊了两年,身体更加虚弱被东南的疾病侵扰。
失去孩子的庄姓人家尚未从悲痛中恢复,而我还要尽力安慰远方的亲人的心。
在寒霜中,鲜艳的菊花初绽,稀疏的梧桐树下洒下淡淡的阴影。
我举杯浊酒,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可惜的是,虽然心意相同,却不能共饮这杯酒。

注释

羁旅:指长期在外漂泊或旅行。
越人:古代对南方人的称呼。
殇子:指早逝的孩子。
庄氏义:可能指庄姓人家的某种道义或情感。
寿亲:长寿的亲人。
鲁侯:可能是诗人的尊称或对远方亲人的代称。
鲜鲜:鲜明、鲜艳。
漠漠:形容稀疏且广阔。
秋满眼:秋天的景色充满视野。
同斟:共享同一杯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羁旅他乡,心怀故土之思,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其中“二年羁旅越人吟”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异地、心情郁闷的情绪;“乞得东南病更侵”则透露出身体状况不佳,且愈发严重的忧虑。

接下来的“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可能是在提及某些家庭或朋友间的情感和关怀,表现了诗人对身边人的牵挂以及希望能够得到安慰的心情。

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通过菊花与桐树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萧瑟凄凉之感,似乎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最后,“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则是诗人在饮酒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他通过浊酒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不舍,以及对于无法共同分享此刻心情的无奈和叹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在异乡飘零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性。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墙西树

墙西高树结阴稠,步屣穷年向此留。

白日屡移催我老,清风一至使人愁。

纷纷暝鸟惊还合,渺渺凉蝉咽欲休。

回首旧林归未得,看看知复几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暮春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蓼虫

蓼虫事业无馀习,刍狗文章不更陈。

隐几自怜居丧我,倨堂谁觉似非人。

难堪藏室称中士,祗合箕山作外臣。

尚有少缘灰未死,欲持新句恼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静照堂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

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

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