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济口舟行

环回几合似江干,刺眼诗幽尽状难。

沙嘴半平春晚湿,水痕无底照秋宽。

老霜蒲苇交千刃,怕雨凫鸥著一攒。

拟就孤峰寄蓑笠,旧乡渔业久凋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曲折回环如同江边景色,深沉的诗句难以描绘其幽静。
春末黄昏,沙滩湿润,水面反射出秋天般的广阔无垠。
老芦苇在霜冻中交错如千把剑,雨中的野鸭聚集在一起。
我打算披蓑戴笠,寄情于孤独的山峰,故乡的渔业早已衰败。

注释

环回:曲折回环。
似:如同。
江干:江边。
刺眼:深沉。
诗幽:诗句幽静。
状难:难以描绘。
沙嘴:沙滩前端。
春晚:春末黄昏。
湿:湿润。
水痕:水面反射。
秋宽:秋天般的广阔。
老霜:经霜的老。
蒲苇:芦苇。
交千刃:交错如千把剑。
怕雨:惧怕雨水。
凫鸥:野鸭。
拟就:打算。
孤峰:孤独的山峰。
寄蓑笠:披蓑戴笠。
旧乡渔业:故乡的渔业。
久凋残:早已衰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耿济口舟行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环回几合似江干”形象地写出河流曲折,如同江边景色,展现出水面的蜿蜒之美。次句“刺眼诗幽尽状难”则暗示了诗人被眼前景象触动,想要以诗记录,但又难以完全捕捉其深邃与幽美。

“沙嘴半平春晚湿”描绘的是春日傍晚,河岸沙滩湿润,显出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滋润。而“水痕无底照秋宽”则通过水波映照天空的广阔,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辽远。

“老霜蒲苇交千刃”运用比喻,将枯黄的蒲苇比作交错的刀剑,描绘出芦苇丛的沧桑与坚韧。接下来,“怕雨凫鸥著一攒”写水鸟因雨而聚集,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动态。

最后两句“拟就孤峰寄蓑笠,旧乡渔业久凋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渔业衰落的忧虑,他想借孤峰蓑笠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反映出他对家乡变迁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舟行所见,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读王黄州诗集

坐吟行看对清秋,懒架仍移近枕头。

放达有唐惟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

左迁商岭题无数,三入承明兴未休。

红药紫薇千一古,又添杨子伴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种先生丁密谏诗

旧草闲看即自卑,圣朝空道苦于诗。

高才眩望如明逸,新句无因似谓之。

淮甸月华攲枕静,秣陵春色按鞭迟。

邯郸独步西施笑,落得星星两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

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行人古道上,落日破村西。

剑饮无高会,驴游困解携。

祇因风与月,吾子有新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偶书

閒看是斯文,无秦拟自焚。

病来兼万事,休去负深云。

直语时多忌,幽肠俗不分。

如何麋与鹿,犹此傍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