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腐儒乖世用,作事例迂疏。

浪走长安道,欲投光范书。

悬知成漫尔,可笑赋归与。

寄语陈言者,毋轻出草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腐儒不合时宜,行事方式迂回不切实际。
他在长安的大道上随意游荡,想要投奔光范的门下求学。
预料到这样的努力只会徒劳,可笑的是还要写诗表达归隐的愿望。
我告诉那些喜欢发表陈词滥调的人,不要轻易离开乡村出来做事。

注释

乖世用:不合时宜,不适应世俗。
迂疏:行为方式过于迂回,不直接。
浪走:随意游荡。
光范书:指有名望的学者或教育机构。
悬知:预料,深知。
漫尔:徒然,没有结果。
赋归:写诗表达归隐。
陈言者:喜欢发表陈词滥调的人。
草庐:乡村,比喻未入仕途的简陋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讽刺。开篇“腐儒乖世用”直指那些官僚作风腐败,不通世事,只会循规蹈矩。接着“作事例迂疏”则形容他们办事效率低下,拖沓无能。

中间两句“浪走长安道,欲投光范书”,这里的“长安道”指的是当时的都城长安,而“光范书”可能是指某种名人的作品或法典。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古人光辉事迹,但这种愿望在腐败官僚面前显得渺小无力。

最后两句“悬知成漫尔,可笑赋归与”中的“悬知”意指悬念或挂念,“漫尔”则有漫不经心之意。这两句是在表达诗人对那些腐儒的轻视和讥讽,认为他们虽然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做不到,令人可笑。而“赋归与”可能是指这些腐儒最终只能空谈无实。

末尾两句“寄语陈言者,毋轻出草庐”,诗人在此劝诫那些持有陈旧观念的人,不要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安稳之所(草庐),可能是在暗示社会动荡不安,提醒人们保持谨慎。

整首诗充满了讽刺和无奈,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既深刻又含蓄。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次日归舟和南仲

?山渺渺点青螺,古濑澄澄似绛河。

尘世不知秋过半,水乡但觉月明多。

轻舟傲兀鱼龙窟,夹岸横陈早晚禾。

一笑跃身烟雾表,醉归何恤夜行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西和韵

贫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灯花空送喜,瓶粟不供炊。

湖海心终在,田园计未迟。

愿同华山叟,驴背倒能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次彦功韵

春早风驱雪,天寒竹映门。

灯前终夜读,笈内故书存。

尚觉文章贵,那矜齿爵尊。

向平愁未了,女嫁与儿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胡苇杭韵

曾识清明上巳时,懒能游冶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馀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