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预忏直疏诗

皇情矜幻俗,圣德悯重昏。

制书开摄受,丝纶广慧门。

时英满君囿,法侣盛天园。

俱销五道缚,共荡四生怨。

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

庭深林彩艳,地寂鸟声喧。

上风吹法鼓,垂铃鸣昼轩。

新梅含未发,落桂聚还翻。

早烟藏石磴,寒潮浸水门。

一朝蒙善诱,方愿遣笼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蒙预忏直疏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萧纲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向往,以及对清净心灵的追求。

首先,“皇情矜幻俗,圣德悯重昏”,诗人以“皇”和“圣”来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与道德力量,表达了对世俗的怜悯与对愚昧的担忧,暗示佛法能引领人们走出迷雾,找到光明。

接着,“制书开摄受,丝纶广慧门”,诗人描绘了佛法的传播与普及,通过“摄受”与“慧门”的比喻,展现了佛法如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够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道路。

“时英满君囿,法侣盛天园”,这里运用了生动的场景描写,将佛法的追随者比作充满智慧的精英,聚集在“君囿”与“天园”中,象征着佛法的繁荣与影响力。

“俱销五道缚,共荡四生怨”,诗人表达了佛法能消除众生的痛苦与束缚,使人们摆脱生死轮回的困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通过“祛爱马”与“静心猿”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通过修行去除贪欲与杂念,使心灵得以净化。

“庭深林彩艳,地寂鸟声喧”,这一句描绘了禅院内的宁静与生机,通过对比“深庭”与“彩艳”,“地寂”与“鸟声喧”,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上风吹法鼓,垂铃鸣昼轩”,诗人以自然界的风声与法鼓、铃铛的声音相融合,象征佛法的传播与影响,如同清风拂面,深入人心。

“新梅含未发,落桂聚还翻”,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佛法的生机与活力,新梅虽未绽放,却蕴含着新生的力量;落桂虽已凋零,但其种子仍在翻滚,寓意佛法的传承与不息。

“早烟藏石磴,寒潮浸水门”,诗人以清晨的烟雾与寒冷的潮水,象征佛法的深远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深入探索的渴望。

最后,“一朝蒙善诱,方愿遣笼樊”,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佛法的引导下,愿意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与解脱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深刻的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佛法力量的深切信仰。

收录诗词(281)

萧纲(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字:世缵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503―551

相关古诗词

蒙华林园戒诗

庸夫耽世光,俗士重虚名。

三空既难了,八风恒易倾。

伊余久齐物,本自一枯荣。

弱龄爱箕颍,由来重伯成。

非为乐肥遁,特是厌逢迎。

执圭守藩国,主器作元贞。

昔日书银字,久自恧宗英。

斯焉佩金玺,何由广德声。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兹言信非矫,丹心良可明。

舟航奉睿训,接引降皇情。

心灯朗暗室,牢舟出爱瀛。

是节高秋晚,泬寥天气清。

郊门光景丽,祈年云雾生。

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

叶疏行径出,泉溜远山鸣。

绿衿依浦戍,绛颡拂林征。

庶蒙八解益,方使六尘轻。

脱闻时可去,非吝舍重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旦出兴业寺讲诗

沐芳肃朝带,驾言抵净宫。

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

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沈弓。

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

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

见鹤徒知谬,察象理难同。

方积恧四辩,奚用语三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游光宅寺诗应令诗

陪游入旧丰,云气郁青葱。

紫陌垂青柳,轻槐拂慧风。

八泉光绮树,四柱暧临空。

翠网随烟碧,丹花共日红。

方欣大云溥,慈波流净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十空诗六首(其一)如幻

汉安设大响,周穆置高台。

三里生云雾,瞬息起冰雷。

空持生识缚,徒用长心灾。

慧人恒弃舍,庸识屡邅回。

六尘俱不实,三界信悠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