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赋春还计尽违,自知身是拙求知。
唯思旷海为休处,忽喜孤舟似去时。
连浦一城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
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现实处境的无奈。开篇“秋赋春还计尽违”,秋天的景色已经过去,而春天的到来又被计算所阻隔,这里的“计”字暗示了一种不可抗力的宿命,诗人感慨于时光的流逝和个人愿望的无法实现。紧接着“自知身是拙求知”,诗人自我揭示,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的认识,虽渴望知识和智慧,但自身条件所限,难以达成。
“唯思旷海为休处”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寂静之地的向往,这里的“旷海”象征着广阔无边,也许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避风港。随后“忽喜孤舟似去时”,诗人的心情又突然间被一艘孤独航行的船只所打动,那份离别之情、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下面的“连浦一城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描绘了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交融。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而那随风摇曳的柳树,则让人联想起了更为久远的年代。
最后,“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辞”,诗人表明了自己对于过往的怨恨和无奈全部寄托于先辈的文学之中,他愿意像古代楚辞中的作者那样,以文字承载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里的“吾君”可能是指诗人的理想对象,或是心中的某种精神象征。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抒发了对于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怀与历史感慨的佳作。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一榜尽精选,此身犹陆沈。
自无功谠分,敢抱怨尤心。
暖陌开花气,春居闭日阴。
相知岂不有,知浅未知深。
暂屈固何恨,所忧无此时。
隔年空仰望,临日又参差。
劳力且成病,壮心能不衰。
犹将琢磨意,更欲候宗师。
关东归不得,岂是爱他乡。
草碧馀花落,春闲白日长。
全家期圣泽,半路敢农桑。
独立应无侣,浮生欲自伤。
满魄断埃氛,牵吟并舍闻。
一年唯此夜,到晚愿无云。
待赏从初出,看行过二分。
严城亦已闭,悔不预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