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三)

六经群圣本宗元,派出新枝尽子孙。

翻笑世儒痴自异,错将苗孽作根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正统与异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六经群圣本宗元”开篇,强调了儒家经典作为中华文化根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圣人”的宗元,象征着源头与正统。

接着,“派出新枝尽子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从经典中衍生出的各种学说和思想,如同圣人之下的后代,各自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这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肯定,也暗示了不同流派之间的联系与脉络。

然而,诗人的视线并未停留在对传统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世儒”的批评。“翻笑世儒痴自异”,这里的“世儒”可能指的是那些未能正确理解或误判文化发展脉络的人,他们错误地将某些非主流的观点或新兴的思想视为“苗孽”,即认为它们是偏离正轨的异端,而忽视了这些新枝同样植根于古老的文化土壤之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错将苗孽作根源”则直接点明了这种误解的危害,即错误地将非主流或新生事物视为文化的源头,而忽略了真正传承自经典的正统力量。这种观点不仅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也阻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传统与创新、正统与异端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盲目排外或过度推崇新潮现象的警醒。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文化多样性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既尊重传统,又不忽视创新的价值,从而促进文化的健康繁荣。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四)

尽逃贤圣向禅求,杨简风狂更可忧。

始信象门山径别,卜商流派有庄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五)

名利滔滔逝不还,是谁于此更开颜。

人间尽遂浮生乐,梦觉元来第一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六)

学圣人人共一班,每当粘滞廓清难。

欲知跬步还千里,诚意津头仔细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七)

此心通道更无穷,休咎由来应不诬。

此学千年多不讲,却从悬想着功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