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幸晋阳宫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的辉煌景象,反映了皇帝的威仪和国家的安定。开篇“隋季失天策”指的是隋末乱世,接着“万方罹凶残”形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皇祖称义旗”一句中,诗人提到唐朝的建立,皇帝高举正义的旗帜,三灵(天、地、人)得以安宁。

“圣期将申锡”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国家大业正在艰难中成长。尽管“盗移未改命”表明仍有不稳定因素,但诗人坚信这些困难终将过去。“历在终履端”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中,“帝乡”指的是皇帝的祖先之地,即唐朝的发源地,而“郁盘”形容宫城雄伟壮丽。接着,“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描绘了皇帝在新年初一进行的巡视和狩猎活动,以及随行的诸侯们。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则是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其中“霸迹”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留下的足迹,“沛庭”则与周文王有关。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话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尊重。

随后,“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一句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广博,以及对古代圣贤(如舜)思想的推崇。“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则描绘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景象,其中“户蒙”意味着家家户户都蒙受了皇恩,“邑争”指的是城镇之间的友好竞争。

诗歌最后两句“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如禹)的怀念与敬仰。结尾“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则是对皇祖的尊崇,以及希望这种荣耀能够传承千秋万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唐朝盛世的自豪与乐观,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戎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

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

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

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

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

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

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

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奉和圣制温泉歌

有时神物待圣人,去后汤还冷,来时树亦春。

今兹十月自东归,羽旆逶迤上翠微。

温谷葱葱佳气色,离宫奕奕叶光辉。

临渭川,近天邑。

浴日温泉复在兹,群仙洞府那相及。

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

形式: 古风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

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