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霜裘薄夜寒惊,远对残灯坐到明。

病鹤支风孤不语,疏梅补月两无情。

头颅安保长如昨,饮食宁甘送此生。

天地并功神鬼集,替人一概筑愁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愁》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挣扎。

首联“肃霜裘薄夜寒惊,远对残灯坐到明”以秋夜的寒冷和孤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在深夜中独自面对愁绪,难以入眠。

颔联“病鹤支风孤不语,疏梅补月两无情”运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比作病鹤和疏梅,前者在风中无力地站立,后者在月下显得孤寂而无言,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冷漠与无情。

颈联“头颅安保长如昨,饮食宁甘送此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主人公担忧自己的身体与生活状态,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现状的无奈。

尾联“天地并功神鬼集,替人一概筑愁城”以天地万物共同参与构建愁城的形象,强调了愁绪的普遍性和深刻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一个人的愁绪服务,凸显了主人公愁绪的沉重与难以摆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绪和深沉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感怀(其一)

写遍兰枝与竹枝,楚骚哀怨有微词。

欲将愁去多风雨,不喜春归易别离。

狂到杜陵甘作客,穷如东野例工诗。

人间少壮无多日,莫待秋霜染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日感怀(其二)

良时一掷已蹉跎,几卷残书记转讹。

髀里肉生闲不得,床头金尽命如何。

情含楚雨风流苦,怨写湘篁涕泪多。

知己近来无宋玉,九歌深意半消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感怀(其三)

怪来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岁华。

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

剧怜烟月人人客,只合壶觞处处家。

回首先畴丘陇废,到今无地问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感怀(其四)

黄云白水动苍茫,雪满春林夜有光。

气转乾坤犹冷淡,时来花鸟各飞扬。

百年扶醉逢人日,万里登楼忆故乡。

熟读离骚还痛饮,风尘偏笑不狂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