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苏台夜泊》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描绘了夜晚泊船于苏州城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扁舟暮抵阖闾城”,以“扁舟”和“暮”两个词,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小舟缓缓驶入苏州古城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愁听傍人话战争”,通过旁人的谈话,暗示了历史上的烽火连天,让读者在宁静的场景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龙井水光相荡潏,虎丘山色自阴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龙井的清澈与虎丘的多变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含了人事变迁的无常。龙井的水光与虎丘的山色,一静一动,一明一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
“野花原是吴宫草,甲马曾来越国兵”则将目光转向历史,通过“野花”与“吴宫草”的对比,以及“甲马”与“越国兵”的提及,让人联想到曾经的繁华与战乱,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最后,“西子不归台亦废,空留江月照人明”两句,以西施的故事作为结尾,借“西子不归”与“台亦废”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叹,而“空留江月照人明”则在悲凉之中透出一丝宁静与希望,仿佛在说尽管世间万物皆会消逝,但总有永恒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如那不灭的江月,照亮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永不磨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