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绣阁夜作二首(其二)

识字始多忧,悟理良自苦。

少小习句读,岂解工训诂。

一从入老大,甚觉悔雕组。

人生各用命,何乃太知古。

典谟必皋契,诗句须李杜。

生居诸公后,已觉万事忤。

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

八卦不可推,天意眇如许。

形式: 古风

翻译

开始识字就多忧虑,理解道理实属艰辛。
从小学习断句和诵读,怎会擅长解析古文训诂。
自从长大后,深深懊悔当初过于追求雕琢文字。
人生各有定数,为何过分执着于古人之道。
经典法则需如皋陶般遵循,诗歌创作应效仿李白杜甫。
生在大家之后,已觉处处不合时宜。
勤劳的妇人衣服难全好,懒惰的农夫甘愿粗陋。
世间万物难以推究,天意深远难以揣测。

注释

识字:开始学习认字。
良:确实, 极端。
苦:艰难。
句读:断句和诵读。
训诂:古文解释和注解。
悔:后悔。
雕组:过分修饰文字。
命:命运, 定数。
何乃:为何竟会。
皋契:古代贤明的官员皋陶和契。
李杜:李白和杜甫。
忤:违背, 不合。
完袄:完整的衣服。
惰农:懒惰的农夫。
八卦: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八种基本符号。
推:推究。
天意:天道, 上天的旨意。
眇:深远, 难以捉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似孙的《分绣阁夜作二首(其二)》。诗中,作者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知识追求与人生境遇的反思。他自述年轻时过于专注于文字训诂的学习,但随着年龄增长,意识到这种过分的钻研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幸福或成功。他感慨人生各有定数,不必过于执着于古人之道,如皋陶和李杜那样的典范。身处名流之后,他感到与世不合,认识到勤劳的妇女也不一定能完成一件完整的衣物,而懒惰的农人却甘于粗陋。最后,他感叹自然规律深奥难测,人的命运在其中显得渺小。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以及对传统学问与现实生活的权衡,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分绣阁夜作二首(其一)

一灯炯微明,敲尽寒更永。

老蛩泣月罅,脆叶鸣霜井。

此事谁主宰,凡物皆动静。

不了达者观,却似醉难醒。

久无谢安石,况复陶弘景。

残书非一慨,孤钟但深省。

梅生雪后花,雁叫云西影。

他心不可度,此语堪自警。

形式: 古风

天台渡

一江夹清浑,只向青村注。

馀云拖薄润,远霭飞轻素。

船轻顺流下,石狭奔湍怒。

苍阴布仙迹,野芳生幽趣。

山色各有旧,春情宛如诉。

徘徊良自得,泱漭又将暮。

遐瞻金碧庭,可入丹泉路。

今夜宿桃花,切莫匆匆去。

形式: 古风

天台渡

歇程偏惜来时路,白鸟相随呼野渡。

一树桃花碧云暮,过了溪西却飞去。

形式: 古风

天台道中

落花入溪口,山山皆可佳。

横矼碧水急,后峰白云霾。

野药缀殷子,危松换新钗。

鱼轻争凑石,兰瘦深依涯。

此处若有仙,欲留殊未阶。

一来爱清气,全是牵幽怀。

空色下映水,风声高在崖。

草草亦难通,借泉洗青鞋。

形式: 古风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