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中

落花入溪口,山山皆可佳。

横矼碧水急,后峰白云霾。

野药缀殷子,危松换新钗。

鱼轻争凑石,兰瘦深依涯。

此处若有仙,欲留殊未阶。

一来爱清气,全是牵幽怀。

空色下映水,风声高在崖。

草草亦难通,借泉洗青鞋。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翻译

落花飘入溪流口,每座山都风景宜人。
横卧的石桥上碧波湍急,后山云雾缭绕。
野生草药点缀着红色果实,险峻的老松树换了新枝。
鱼儿轻盈地聚在石头周围,兰花纤弱地依偎在岸边。
若真有仙人在此,却不知如何留住他们。
我来此地只因爱这清新的气息,心中满是对幽深之地的思念。
天空与水面倒映,风声在高高的崖顶回荡。
想要深入探索,草木丛生难以通行,只好借泉水洗净我的青鞋。

注释

落花:凋落的花瓣。
溪口:溪流的入口。
山山:一座座山。
皆可佳:都值得欣赏。
横矼:横跨溪流的石桥。
碧水:清澈的水流。
后峰:后面的山峰。
白云霾:云雾弥漫。
野药:野生草药。
殷子:红色的果实。
危松:高耸的老松树。
新钗:新长出的枝条。
鱼轻:鱼儿轻盈。
凑石:聚集在石头周围。
兰瘦:兰花娇弱。
深依:紧紧依偎。
仙:仙人。
未阶:无法达到留住的程度。
清气:清新的空气。
牵幽怀:引发内心深处的思绪。
空色:天空的色彩。
映水:倒映在水中。
风声:风的声音。
高在崖:在高崖之上。
草草:杂乱。
难通:难以通过。
借泉:借助泉水。
洗青鞋:清洗鞋子。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高似孙的《天台道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天台山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落花入溪口”以春日落花飘入溪流,展现出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生机。接下来,“山山皆可佳”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美,认为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横矼碧水急,后峰白云霾”通过“横矼”和“碧水急”描绘了山间溪流的动态之美,而“后峰白云霾”则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意境。诗人继续以“野药缀殷子,危松换新钗”比喻山间的植物生长繁茂,富有诗意。

“鱼轻争凑石,兰瘦深依涯”写鱼儿在溪边石头间穿梭,兰花则在岸边顽强生长,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坚韧。诗人感叹:“此处若有仙,欲留殊未阶”,暗示此地如仙境般迷人,但留连忘返还需契机。

“一来爱清气,全是牵幽怀”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情感寄托。最后两句“空色下映水,风声高在崖”描绘了空灵的景色和风声,给人以宁静与辽远之感。诗人以“草草亦难通,借泉洗青鞋”作结,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意,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和洗涤。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游历天台山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四圣观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

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楼。

射熊馆暗花投扆,下鹄池深柳拂舟。

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石桥纹蕈

绝冥万丈深,积翠淩空危。

清涧月自浴,孤芳人不知。

石骨溜香髓,松苓涌凉脂。

忽然青云阴,见此白玉姿。

冉冉露痕重,漼漼雪花滋。

淑气注阳鼎,甘津灌华池。

开经拜修静,得道推安期。

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石桥歌

一石上负昆崙柱,一水西奔牛女渚。

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

月落未落逢诺矩,两足敲泉龙罢舞。

形式: 古风

再至桐柏山

此山即蓬莱,其下通弱水。

万里奏上帝,一岳留仙史。

逍遥丹霞上,出没流精里。

夜子鹤又叫,月晕风欲起。

自从西涧去,复见东峰峙。

松施神农萝,石护尧时髓。

无中犹有象,玄外更无旨。

略闻赤松道,浩劫不可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