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渡买鱼

北堂老人性嗜鱼,有鱼一饭空无馀。

行水登舟喜动色,几月乃得三四食。

溪涸舟胶挽不去,舍舟行行溪上路。

路入茅舍惟一翁,网挂壁头儿负舂。

问之有底不出渔,水动鱼藏溪作风。

强之不能许觞醪,翁为持网儿持篙。

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

忽然得鲤仅如掌,翁笑官有福可仗。

我舟犹在极目涯,乃坐其艇与之往。

烹鱼一开慈颜驩,胶舟旋亦辞涸滩。

两日舟移无十里,吁嗟有此行路难。

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

形式: 古风

翻译

老翁居住北堂,酷爱钓鱼,一顿饭只要有鱼就满足。
他乘船捕鱼时满心欢喜,但几个月才能捕到三四次。
溪水干涸,船被搁浅,他不得不放弃,步行沿溪而上。
路上只有一间茅屋,老翁和孙子在那里,孙子负责舂米。
问他为何不捕鱼,他说只有水流鱼才会出来,风起则藏身。
即使勉强,他们也不接受酒食招待,翁持网,孙子持竿。
他们划着小艇经过丛生的水草岸边,踩着竹竿下网,却常常落空。
突然捕到一条像手掌大的鲤鱼,老翁笑着说,这是官家有福气。
我坐在自己的船上,望着远方,决定陪他们去。
烹鱼时,老翁面带笑容,我们一同享受,随后他离开干涸的河滩。
两天后,我们的船才移动了不到十里,感叹这路途艰难。
渔翁拿着捕来的鱼换酒,乘着一片叶子般的船消失在暮色中。

注释

北堂:老翁居住的地方。
嗜:酷爱。
馀:剩余。
行水:乘船出行。
动色:露出喜悦神色。
胶:搁浅。
挽:拉拽。
茅舍:简陋的房屋。
翁:老翁。
负舂:背着石臼舂米。
渔:捕鱼。
风:风向。
许觞醪:接受酒食。
艇:小船。
丛藻:丛生的水草。
烹鱼:煮鱼。
慈颜:慈祥的面容。
胶舟:搁浅的船。
辞:离开。
吁嗟:感叹。
难:艰难。
飞烟:轻盈如烟。
暮:傍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钓鱼的热爱和捕鱼生活的艰辛。"北堂老人性嗜鱼"开篇点明主题,老人酷爱钓鱼,以至于"有鱼一饭空无馀",形容他为了钓鱼连饭都不顾。"行水登舟喜动色"写出了老人对于捕鱼的期待和喜悦,但"几月乃得三四食"又揭示了捕鱼的不易,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老人在溪流干涸时的困境,"溪涸舟胶挽不去",甚至不得不放弃舟行,改为步行。"路入茅舍惟一翁",展现了老人生活的简朴,而"网挂壁头儿负舂"则描绘了孩子帮忙的场景。老人虽然不主动捕鱼,却因自然规律"水动鱼藏溪作风"而笑称自己有福气。

面对邀请,老人虽不善饮,却愿意放下工具,"翁为持网儿持篙",一同捕鱼。他们捕鱼的场景生动有趣,"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最后捕获一条小鲤鱼,也让老人感到满足。

诗人感慨万分,"两日舟移无十里",表达了对老人生活艰难的同情,同时也感叹"吁嗟有此行路难"。最后,"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以渔翁乘船离去,消失在傍晚的烟水之中,给整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老人坚韧性格的赞美,也寓含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收录诗词(85)

徐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虎邱谒和靖祠

涵养当用敬,进学在致知。

如车去只轮,跬步不可移。

夫子受师说,惟敬实所持。

升堂逮易箦,参倚日在兹。

遗言落人间,考论极研几。

是心要收敛,中不容毫釐。

大学著明法,格物及楷梯。

放心苟不收,穷格将安施。

古人贵为己,末俗多外驰。

岂无实践者,兹焉当反思。

晚生拜遗像,敷衽跪陈词。

愿言服予膺,没齿以为期。

形式: 古风

看栽菊

我生随所止,唯种竹与菊。

菊靓而无华,竹清而不俗。

渊明兴悠然,子猷爱之酷。

夫我乃兼之,佳趣于尔足。

形式: 古风

送施持正司理解官

人生会合难,四海皆兄弟。

解后若为寮,为情乃其至。

严陵虽陋邦,山水固佳致。

宦游于其间,亦未为失计。

嗟嗟我辈人,志不在名利。

所趋必踏正,所论必根义。

圣门有格言,胡不慥慥尔。

险夷融一心,相与共守此。

维君更直谅,多闻且知礼。

责善有忠告,规失无因避。

人或苦难合,我匪以为具。

始如石落落,终似旂旎旎。

入议必追联,出游必连轨。

朝夕恃驩比,同襟能有几。

君今先我去,落漠将何委。

政此黯销魂,临分不我鄙。

绝无儿女悲,慨慷及治己。

窃闻之先儒,物我均一理。

达人宏大观,曲士局偏倚。

偏倚狭一隅,爱恶无公是。

大观归众善,宽平有馀地。

理义固无穷,虚心知所止。

感君谦自牧,使我愁翻喜。

还以作赠言,相观要终始。

形式: 古风

莺兮歌

莺兮莺兮载好音,羽毛自珍兮藏山林。

春出依柳兮秋隐林深,丘隅有木兮游知所止。

睍睆求友兮期远匪比,出处有度兮观者为仪。

温乎其声和兮,听者心夷。

莺兮□其禽乎,其禽之君子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