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孟中丞茅阁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

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

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

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

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

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

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

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

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

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

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

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山环绕着郡城,随着水流婉转曲折。
高高耸立的最高峰,现在位于西南角落。
古老高大的杉树仍在,郁郁葱葱约有几十株。
它们的浓荫覆盖全城,枝叶是多么茂密繁复。
由此可知,在这四海之内,流传的古迹哪里会没有呢。
等到茅草搭建的阁楼建成,才察觉到这里的地势非同一般。
靠着窗台远望熊湘山,云雾缭绕的亭台连接着苍翠的梧桐。
当世间正遭受酷热之时,这里却如同冰雪共存般清凉。
有客人坐在其中,他们的赞歌又是怎样的呢?
您想提拔被遗忘的人才,是否就像这些优良的树木一样?
您正庇护着众生,又是否像这座优雅的阁楼一样?
请传达这民谣和颂歌的声音,愿您能稍作停留,倾听这一切。

注释

小山:指围绕郡城的小型山丘。
萦纡:形容道路或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样子。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西南隅:西南角。
杉大老:指年老而高大的杉树,比喻历史悠久。
苍苍:深绿色,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扶疏:枝叶茂盛,分布均匀。
四海中:泛指天下,四方。
遗事:遗留下来的事物或故事。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殊:特殊,不同寻常。
熊湘:山名,代指远处的美景。
云榭:建在高处、云雾中的亭台楼阁。
苍梧:山名,此指与云榭相连的远山。
炎热:非常热。
冰雪俱:既有冰也有雪,形容异常凉爽。
客:指来访的宾客或诗人自己。
颂歌复何如:他们的赞美之词又是怎样的呢。
遗材:被忽视或遗忘的人才。
佳木:优质的树木,比喻优秀人才。
庇苍生:保护百姓。
斯阁:这座阁楼,比喻庇护之所。
谣颂声:民间的歌谣和颂扬之声。
踟蹰:徘徊,此处意为停留、驻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小山上的郡城,城墙随着水流的曲折而延伸。诗人站在最高处,即西南角,目睹一片苍郁的杉木林,树枝繁茂,覆盖了整个城上,显得格外疏密。诗中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念,感慨于世事无常,但茅阁的建成却让人感到欣喜和超然。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凭借高处眺望远方的熊湘之地,以及连绵不绝的苍梧山脉。尽管天气炎热,但这里却如同冰雪一般清凉。诗中的"客"字暗示诗人可能是一位旅居者,坐在茅阁中,吟唱颂歌,对眼前的美景感到赞叹。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保留这份美好的愿望,并且期待着能有更多这样的好时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二风诗十篇.乱风诗五篇(其五)至伤

夫何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

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

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一)王夏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禦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出有龙旂,入有珩佩。勿驱勿驰,惟慎惟戒。

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二)肆夏

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

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

形式: 四言诗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三)昭夏

有郁其鬯,有俨其彝。九变未作,全乘来之。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