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二)席上送范先之游建康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近,只是大江对岸的河山太无情了。
告诉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没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我了。即使不能称为鸥鸟的同伴,但是习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
范廓之:即范开,据稼轩同时所作《醉翁操》题序,知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
“游建康”,当是预拟之行。
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
“听我”两句:谓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尊:同樽,酒杯。
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此处稼轩自称。
浑:全。
风波:此指政治上的风波。
借使:即使。
鸥鸟伴:以鸥鸟为伴。
经惯: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
渔蓑::指渔夫。
蓑:蓑衣。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定风波·其二》。它以酒宴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范先之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词中,词人通过“听我尊前醉后歌”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氛围,借酒浇愁,试图排遣离别的伤感。

“人生亡奈别离何”直接道出了词人对离别的无奈,认为这是人生无法避免的痛苦。然而,他坚信真挚的情感可以超越地理距离,“但使情亲千里近”,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到彼此的亲近。

接下来,词人将情感寄托于流水和渔翁的形象,“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他鼓励友人像石头城下的水一样坚韧,面对世事变迁,不必畏惧风浪。即使不能像鸥鸟那样自由自在,也要学会像老渔翁一样,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淡然的心境。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友情的坚定,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其三)再和前韵药名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二)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五)施枢密席上赋

春到蓬壶特地晴。神仙队里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须记。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谁妒。谁携歌舞到园亭。

柳妒腰肢花妒艳。听看。流莺直是妒歌声。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一)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馀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