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正日临朝

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

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

踰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

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

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

佳气浮仙掌,熏风绕帝梧。

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

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时和岁丰预示着盛世的到来,日照正当彰显了吉祥的征兆。
德行融合了夏商周的礼仪,功绩覆盖了四海之内的版图。
众人跨过沙漠纷纷排列,手持玉器庄严地相继前行。
皇帝出行的清道令辇道喧闹,演奏的音乐令天街震惊。
五彩云霞映照着九面旗帜,凤凰仪仗队的音乐与众不同。
祥瑞之气飘浮于仙人之掌,和煦的南风吹拂着帝王的梧桐树。
天象显示七大行星光彩照耀,皇帝的恩泽遍及九州大地。
正陪同进行埋葬美玉的典礼,在泰山的一角握笔记录史册。

注释

时雍:时和岁丰,指政治清明、年成丰收的美好时代。
表:预示。
昌运:盛世,国家兴盛的时期。
日正:太阳位置适中,比喻事物处于最佳状态。
叶灵符:与吉祥的征兆相符合。
德兼:兼具,同时具有。
三代礼: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泛指古代优秀的道德规范。
功包:功绩覆盖。
四海图:四海之内的地图,泛指广阔的疆域。
踰沙:跨过沙漠,形容路途遥远艰辛。
纷在列:纷纷排列,形容人多而有序。
执玉:手持玉器,古代礼仪中表示敬意。
俨相趋:庄严地相继前行。
清跸:清理道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清道措施。
喧辇道:使辇道喧闹,形容场面隆重。
张乐:演奏音乐。
骇天衢:使天街震惊,形容音乐响亮动听,影响广泛。
拂蜺:五彩云霞,比喻华丽的景象。
九旗:古代军中的九种旗帜,这里代指众多的旗帜。
仪凤:凤凰仪仗,象征吉祥。
八音:古代音乐的八种乐器声音,这里指音乐丰富多样。
佳气:美好的气象,常指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
浮仙掌:如同仙人的手掌上托起的气流,形容气韵生动。
熏风:和煦的南风,常喻为仁政或恩泽。
天文:天象,指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
光七政:七大行星光彩照耀,象征国家治理有方。
皇恩:皇帝的恩惠。
被九区:遍及九州,即全国。
方陪:正陪同。
瘗玉礼:埋葬美玉的典礼,比喻重要的丧葬仪式。
珥笔:古代史官、御用文人插笔于冠侧,以备记录。
岱山隅:泰山的一角,岱山即泰山,常用于指代举行重要祭祀的地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宴会的壮丽画面。诗人以精湛的笔触,展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礼仪之邦的景象。

"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一句,以时节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应来衬托朝廷的祥瑞气象。"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则表达了帝王德泽广被,功绩巨大,影响遍及四方。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番朝会之景。"踰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展示了文武百官按序而立的庄严场面;"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则写出了车马辚辚、音乐悠扬的热闹气氛。

诗中的"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一句,更是对这场合的装饰与音乐进行了精细描绘。"佳气浮仙掌,熏风绕帝梧"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气质。

最后几句"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表达了帝王以天文为鉴,施行仁德于世,使得天赐恩泽普及四海,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朝会盛况的描绘,彰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一种肯定与赞美。

收录诗词(5)

岑文本(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

仙掌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

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其一)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