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生不解觅冠裳,满目风波祇自伤。
楮券不堪供虏币,沙筹那解足军粮。
人情在我随多寡,世态从他自短长。
只告天公乞安乐,百年随分老农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切感悟。"我生不解觅冠裳"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困顿和无力感。"满目风波祇自伤"则透露出诗人面对外界动荡变化时的悲哀情绪。
接着两句"楮券不堪供虏币,沙筹那解足军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困境和战争带来的重税负担,"楮券"指的是古代抵押借贷的凭证,而"沙筹"则是计算器具,两者都象征着财政和物资的匮乏。
"人情在我随多寡,世态从他自短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世上的变迁都是由外界因素决定的,而非个人所能控制。
最后两句"只告天公乞安乐,百年随分老农桑"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顺从态度。"百年"在这里代表了一生的时间长度,而"随分"表明了诗人接受既定命运的态度,希望能够安然渡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我生胸次不尘埃,不学儿曹刚自媒。
诗料虽凭风月制,宦途还听鬼神开。
十年教养猷初壮,半世功名念已灰。
安得金銮有清问,贾生何事未归来。
心不融明遂启疑,源流本末致交驰。
谷何尝响人相唤,岸几曾行舟自移。
枉直万端明似镜,是非一著错如棋。
磨心拔去谁能转,试问诸公知不知。
茅舍松棚隔小桥,碧帘斜挂竹篱腰。
猪头煮去和皮擘,牛肉秤来带骨烧。
村酒不图邀客醉,野花复喜向人娇。
归舟不用撑明月,只倩西风借晚潮。
阑干古木琐青葱,阑外檐花灼半空。
万里好山春黛碧,一溪流水暮霞红。
窗疏不碍东西月,帆过始知南北风。
试问支郎一樽酒,好天良夜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