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叶子一片片翻动,斜桥旁边对着门。
只有白色的芦花,柳絮是否能带来温暖。
西施寻找遗迹的宫殿,王昭君探寻古老的村庄。
每年的花草都凋零殆尽,来告别衰败的兰荪。

注释

叶叶:形容叶子一片接一片。
复:又,再。
翻翻:形容叶子翻动的样子。
斜桥:倾斜的桥。
对侧门:桥的一侧对着门。
芦花:芦苇的花,白色。
惟有:只有。
可能:或许,也许。
温:温暖。
西子:指代美女西施。
寻:寻找。
遗殿:废弃的宫殿。
昭君:指代美女王昭君。
故村:古老的村庄。
年年:每年。
芳物:美好的花草。
尽:完,结束。
败兰荪:衰败的兰花和荪草,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园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写出了树叶在秋风中飘动,桥边古旧的门扉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意境,是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调。

紧接着,“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则是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芦苇在秋天结出了洁白如雪的花朵,而柳絮(即柳絮轻拂过脸颊时所感受到的柔和触感)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可能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这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西施和王昭君,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长河相连。西施是春秋时期吴国美女,以色侍于吴王;而昭君则是汉朝四大美女之一,被迫远嫁匈奴单于。此处诗人借这两位古代美女之名,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寻和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的情怀。

最后,“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则是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每到一年一度的时节,美丽的景象总会消散,无论是曾经繁盛的花草还是人间的佳人,都难免凋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不舍,以及对现实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种情感是非常深刻且普遍的,它触及了人类对于美好、青春和时光的共同感受。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蝶三首(其一)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

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

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

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

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