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平甫弟

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

高淮夜入忽倒流,埼岸相看欲生嘴。

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

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

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砾邅沙卷无底。

土桥立马望城东,数日知有相逢喜。

墙隅返照媚槐谷,池面过雨苏篁苇。

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

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今始。

闭门为谢载酒人,外慕纷纷吾已矣。

形式: 古风

翻译

汴渠接纳昆仑之水,五月急流如箭射黄矢。
夜晚高淮水突然倒流,两岸堤岸仿佛在笑。
万千桅杆如山屹立不移,感叹仲子,行程也该停歇。
自从听说你逗留已近一月,每次得到消息仍似千里遥远。
老工匠汲取天河之水,碎石沙滩被卷入无尽深渊。
驻马土桥遥望城东,数日等待,只盼与你重逢的喜悦。
墙角夕阳映照槐谷,雨后池塘竹苇复苏。
欣喜地携手共度闲暇时光,此刻只愿无一丝欺诈。
难道没有其他忧虑能使我衰老?从今起,一切交付天地。
闭门谢绝送酒之人,外界纷扰,我已心如止水。

注释

昆崙水:指远方的水源。
奔湍:急流。
忽倒流:突然改变流向。
埼岸:弯曲的河岸。
万樯:众多船只。
仲子:对友人的尊称。
留连:逗留,徘徊。
邅沙:弯曲的沙地。
返照:夕阳余晖。
苏篁苇:竹苇因雨而生机勃勃。
诡:欺诈,虚假。
他忧:其他的忧虑。
载酒人:前来送酒的人。
纷纷:形容外界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示平甫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之情的深厚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 这两句写的是河流从西边接受来自昆仑山脉的水源,到了五月份时,水势汹涌,如同箭一般射向远方,这里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高淮夜入忽倒流,埼岸相看欲生嘴。" 这两句则写到了晚上河水突然转变为逆流,两岸相对而望,好似要开口说话一般,这一景象既奇异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接下来的几句 "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 描写了诗人在家中停留已久,对远方的兄弟思念之深,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相见,只能通过书信来获取彼此的消息,虽相隔遥远但仍旧保持着联系。

后面几句 "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砾邅沙卷无底。土桥立马望城东,数日知有相逢喜。墙隗返照媚槐谷,池面过雨苏篁苇。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兄弟重逢后共同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 "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今始。闭门为谢载酒人,外慕纷纷吾已矣。" 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种种烦恼和忧虑的超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北宋文学的典型风格。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示安大师

道人深北山为家,宴坐白露眠苍霞。

手扶棁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麇麚。

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楂。

深寻石路仍有栗,持以馈我因烹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示宝觉

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

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

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

形式: 古风

示蔡天启三首(其二)

蔡子勇成癖,剑可万人敌。

读书百纸过,颖锐物不隔。

开口取将相,志气方自得。

偪仄何偪仄,未见有一获。

萧条两翅蓬蒿下,未能生彼升天翼。

焉能学堂上燕,绚练新羽翮。

形式: 古风

示蔡天启三首(其一)

蔡子勇成癖,能骑生马驹。

铦锋莹鸊鹈,价重百砗磲。

脱身事幽讨,禅龛只晏如。

划然变轩昂,慎勿学哥舒。

形式: 古风